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讳辩

标题包含
讳辩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七七 & 小八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七七 & 小八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七七 & 小八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七七 & 小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讳辩》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名篇,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这一年,韩愈34岁,从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离职后,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时期,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动荡和政权稳固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各种政治斗争激烈;另一方面,文化繁荣发展,出现了众多文人和学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士人阶层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科考获得官职,实现个人抱负。 在文中,韩愈表达了对于避讳制度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制度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限制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韩愈通过讲述汉高祖刘邦父亲的名字刘煓(又名刘太公)的例子,揭示了避讳制度的荒谬。他希望人们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尊重历史,弘扬文化。
七七 & 小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