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柳营茅土倦麤材,因向山家乞翠栽。
清露便教终夜滴,好风疑是故园来。
栏边匠去朱犹湿,溉后虫浮穴暗开。
他日会应威凤至,莫辞公府受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丛生的庭院里,茅屋显得有些破旧。我于是来到了山村人家,向他们讨要翠绿的树苗。清冷的露水仿佛整夜都在滴落,轻柔的风儿似乎是从故乡吹来的。栏杆边的红色泥土依然湿润,灌溉过后,小虫漂浮在水面上,洞穴在阴暗处悄悄开启。将来有一天,会有凤凰飞来栖息,我不必害怕在官府中受到世俗尘埃的侵扰。
去完善
释义
1. 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的营区。这里代指军事驻地。
2. 茅土:古代王侯分封时所用的一种土地划分方式。这里代指领地。
3. 麤材:粗糙的木材,这里借指粗才的人。
4. 山家:山林中的住户。
5. 乞翠栽:请求给予绿色的竹子苗。
6. 清露:清澈的露水。
7. 好风:和风,这里借指故乡的风。
8. 故园:故乡。
9. 栏边匠:修整竹栏的工匠。
10. 朱犹湿:朱红色的颜料还未干。
11. 虫浮:虫子漂浮在水面上。
12. 穴:竹子的节孔。
13. 暗开:昏暗的地方显现出来。
14. 他日:将来某一天。
15. 威凤:凤凰,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16. 公府:政府机关。
17. 受尘埃:承受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林、新竹生长的观察和感悟。首先,“柳营茅土倦麤材”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新竹清新脱俗、挺拔不群的赞美,以及其宁可在山野间生长,也不屈居城市喧嚣的志趣。接着,诗人在第二句通过“清露”“好风”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意象描述出新竹生长的环境和状态,寓意着新竹虽然身在山野,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姿态。
随后四句则从新竹具体的生长状态切入,通过对竹竿色泽的变化、竹笋从土壤里探出头来的细节刻画,展现出新竹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力。尤其是“栏边匠去朱犹湿,溉后虫浮穴暗开”两句,将竹子坚韧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结尾处,诗人以“他日会应威凤至,莫辞公府受尘埃”作为结语,表明自己期待着未来新竹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即使需要面对尘世的纷扰,也要顽强地生长。这不仅是对新竹未来的期许,更是诗人自身精神追求的写照。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寓意的诗篇,诗人借咏叹新竹的生长过程,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竹》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唐僖宗时期(公元873-888年)。此时唐朝已步入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远离尘世纷扰,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真谛的探寻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诗人薛能的人生历程中,他曾历任郡县官吏,后入朝为谏议大夫。然而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谪至湖南衡州担任刺史。身处这样的时代,薛能深感壮志难酬,时常以诗歌抒怀。他在衡州的任期内,看到了新竹生长时的勃勃生机,不禁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新竹》。
从时代背景来看,此时的唐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但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仍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在这一时期,许多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人都以诗歌为武器,关注民生,批判时弊。薛能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既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在这首《新竹》中,他通过对新竹生长的描述,表达了对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