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景

标题包含
秋景
商声早已到梧桐,夜气生凉湛碧空。 闲倚小窗待明月,紫箫吹彻木犀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商人早已抵达梧桐树旁,夜晚的气流带来清凉,碧空如洗。闲暇时倚靠在小窗边等待明亮的月亮升起,悠然地吹奏着紫箫,伴着桂花的香气随风飘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季。2. 梧桐:一种常见的树,树叶秋季变黄,是秋天的象征。3. 夜气:夜晚的空气。4. 湛碧空:湛蓝的天空。5. 小窗:小的窗户。6. 明月:明亮的月亮。7. 紫箫:紫色的箫,此处指箫的声音。8. 木犀风:桂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感受。首句“商声早已到梧桐”中的“商声”是指秋天之声,此处以声音的出现暗示秋天的到来;“梧桐”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象征秋天的意象,以其叶落的特点与秋天的萧条相互映照。第二句“夜气生凉湛碧空”则以“夜气生凉”和“湛碧空”两个具体景象,表现了秋天的气温变化和天空的湛蓝。 第三、四句“闲倚小窗待明月,紫箫吹彻木犀风”,描述了诗人在这种秋景之中,悠然自得地靠在小窗旁,欣赏着明亮的月光,聆听着风中传来的悠扬箫声。“紫箫吹彻木犀风”一句中的“紫箫”指紫色的箫,其音色优美,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木犀风”则是指桂花的香气随着秋风飘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整首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景象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宁静致远的意境以及对美的独特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景》是南宋诗人吕徽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局势动荡,战乱频繁,民众疾苦深重。然而,在这个背景下,吕徽之却以一颗乐观的心,通过对秋天美好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时,吕徽之正值壮年,曾任太学博士、国子祭酒等官职,对国家和民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关心民生疾苦,提倡文教事业,努力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然而,在那个时代,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吕徽之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 在这样的背景下,吕徽之以《秋景》一诗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天丰收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吕徽之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