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犬
风恬月朗眠花影,吏不敲门门恰静。
何事猛然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轻月明伴花香,官府未曾来敲门,生活宁静。为何突然狗叫不停,原来是有人在提水门前井。
去完善
释义
《守犬》吕徽之:这首诗描述了月夜宁静的时刻,看家狗却突然叫了一声。这里提供相关的注释。
1. 风恬月朗:形容微风轻拂、月光皎洁的宁静夜晚。
2. 眠花影:指狗在花影下休息。
3. 吏不敲门:这里的“吏”指的是官吏或官员,表示在夜里没有官员来打扰。
4. 门恰静:门恰好是安静的,呼应了上文“吏不敲门”。
5. 猛然吠一声:狗突然大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6. 汲门前井:从门前的水井打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诗人以“风恬月朗眠花影”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吏不敲门门恰静,何事猛然吠一声”则进一步展现了这一场景,表现了守犬突然叫唤的原因——有人前来汲水。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却通过简单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村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通过对守犬叫声的描绘,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守犬》:“临砌吠群盗,遮车门若山。草中予一叱,衣锦几时还?”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吕徽之所作。这首诗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金兵南侵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其次,吕徽之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面对战乱的残酷现实,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切。他将自己比喻成守门犬,时刻警惕着敌人的进攻,保家卫国,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最后,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他们以笔为剑,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而吕徽之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