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源先生高七十,山水病僻不可瘳。 灶无炊烟不顾计,穷幽极怪如仇雠。 有时清风明月对好景,霹雳拔却大树不回头。 四方泉石朝入耳,杖屦百里夕已投。 大笑箕山不敢出,走避轩冕岂自由。 天台雁荡泼上心,暑焦毛髪不肯留。 萦纡长淮下平席,倒指计日观怒涛。 君诗功刻造化骨,吴越气象当先愁。 古今吟力未到处,好句愿备幽人收。 此行诗是图画画山笔,归日借我目一游。
火神侵官弄胸臆,青帝欲满勾芒慵。 骄阳暴苗不得秀,风俗相顾无颜容。 我公裨补造化手,乞许暂息平奸骢。 西湖景好天子借,讼简朝夕临青铜。 忽窥庭民有旱色,辍寝废饭忘巾筇。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 除坛规土锸未动,精意已与神耳通。 雷官风师不敢息,先时奔走鞭群龙。 稚苗霶霈饱哺乳,一夕换得千里丰。 老幼欢呼相公雨,喜气酝酿为和风。 一封朝缄万室意,慰减焦思宽九重。 选牲祀龙益倾倒,大宅不满犹忡忡。 朴愚幕吏解公意,期雨沾足环海中。 不以一郡喜为喜,喜忧天下公之公。
古乐治情性,故使风俗完。 郑卫入人耳,雅正声日殚。 教化走薄恶,靡靡如转丸。 全音不可见,来往寂寞间。 我疑至和意,独落诗人肝。 或以鸣道德,或以伤忧患。 存者三百篇,兴寄青与丹。 至今如清风,留在乔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干。 后世其得者,或谒道之门。 失者抱大羹,竞下咸与酸。 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 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 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钻。 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韵宇嗟璞浑。 其诗长于适,意趣犹捭豚。 巨轴逾百篇,抵我轻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时见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 当结明月期,与君酌醇源。
秋风吹客衣,归思入梦寐。 相逢在千里,一饮胜百醉。 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平生金石心,颠倒独莫弃。 何时不搔首,共话医国计。 恨未得杞梓,欲把斤斧试。 尘埃鞋履穿,各走车马地。 唯兹栖栖怀,酒碗可以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