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弹归去来辞

标题包含
听弹归去来辞
渊明昔赋归去辞,后世寄声焦桐丝。 先生弹罢和者谁,春山花落啼子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陶渊明曾作《归去来兮辞》,后人在焦桐弦上寄托歌声。弹完一曲,又有谁来应和?只见春山花落,杜鹃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指陶渊明。2. 赋:写作、创作。3. 归去辞:即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4. 后世寄声:指后代模仿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人。5. 焦桐丝:这里指焦尾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6. 和者谁:此处意思是和谁一起唱和(指相互唱和的诗文)。7. 春山:春天的山景。8. 花落:花凋谢飘落。9. 啼子规:指杜鹃鸟的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引述,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诗中描绘了春天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美景,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弹琴的高雅情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情抒怀,以景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弹归去来辞》是明朝诗人潘玙创作的一首古琴曲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 在这个时期,潘玙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跌宕。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仕途不畅,这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个时期,潘玙开始转向文学创作,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朝中叶,社会风气逐渐由崇儒向尚文转变,文人雅士热衷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在这种背景下,潘玙将《归去来辞》这首古琴曲融入诗中,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