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卷帘

标题包含
卷帘
卷帘迎霁色,双鹊噪庭柯。 时节清明过,园林绿荫多。 拂鸾挥画扇,织翠试轻罗。 欲困思煎茗,敲门有客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帘映照晴朗的天色,两只喜鹊在庭院的树枝上欢快地叫着。 春天的清明节已经过去,花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轻盈的画扇如同凤凰展翅,翠绿的丝绸轻柔如雾。 想要用新煮的茶招待来访的朋友,却看到门外有人轻轻敲响了门环。
去完善
释义
《卷帘》:本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清明节过后的一天,观察到的家庭环境和周围风景的变化。作者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和家庭生活的和谐。 注释: 1. 卷帘:指卷起窗帘或门帘。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在自己的住宅中卷起窗帘以迎接晴朗的天空。 2. 霁色:晴天时的天空颜色。 3. 双鹊:两只喜鹊。鹊在古代被认为是吉祥之鸟。 4. 噪:鸣叫。 5.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6. 时节:季节。 7. 清明过:清明节已过。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一天人们扫墓祭祖、踏青赏花。 8. 绿荫:绿树成荫,指绿色的树荫。 9. 拂鸾:拂去鸾镜上的灰尘。鸾镜是一种古代用于照镜子的器具。 10. 挥画扇:挥舞着画有图案的扇子。 11. 织翠:用翠绿的丝线编织衣物。 12. 试轻罗:尝试穿着轻薄的丝质衣物。 13. 欲困思煎茗:想要感到疲倦时,思考如何煮茶。 14. 敲门:敲击门环。 15. 有客过:有客人来访。
去完善
赏析
《卷帘》是潘玙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古诗。诗人以卷帘的动作开始,迎接明亮的阳光,感受春天的气息。双鹊在庭院的树枝上欢快地鸣叫,表明了春天的到来。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清明节已过,园林中绿树成荫的景象,表现出春日的生机盎然。然后,诗人通过描绘鸾鸟、翠鸟和画扇、轻罗等元素,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繁华。最后,诗人以想要困乏时品茗休息,却发现有客人来访的场景作为结尾,增添了诗的趣味性。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明崇祯年间,潘玙曾写下了许多婉约动人、脍炙人口的诗篇。作为明代的诗人,他成长于科举盛行的时代。然而,潘玙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参加科举却未能获得功名。 在当时,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但士子们仍然把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视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因此,潘玙的不断落第令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面对这些挫折,潘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是更加勤奋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他用自己独有的才情和对世界的敏锐洞察力,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