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白云道人
白云堆里缚茅庐,活计无多乐有余。
午灶旋添烧药火,夜檠频勘养生书。
门无过客常笼鹤,园凿新池学钓鱼。
身远利名心似水,梦闲时复到华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建立小屋,生活中虽简朴但快乐满溢。午时忙着生火做饭,晚上则专注研究养生之道的书籍。门户紧闭,从未有客人打扰,院内新建池塘,开始学习钓鱼。远离名利纷扰,心境如同流水般平静,闲暇之时便来到美梦中遨游。
去完善
释义
1. 白云:这里的“白云”应该指的是白云观,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
2. 缚茅庐:意为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3. 活计:此处指道士的日常事务。
4. 乐有余:形容生活自在、心情愉快的状态。
5. 烧药火:指炼制丹药的过程。
6. 夜檠:即夜灯,夜里照明用的灯具。
7. 频勘:频繁查看。
8. 养生书:与养生有关的书籍。
9. 门无过客:指门前很少有人来打扰。
10. 笼鹤:将鹤关在笼子里,形容白云道人对生活的淡定态度。
11. 园凿新池:在庭院里挖掘新的池塘。
12. 钓鱼:这里指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活动。
13. 身远利名:远离名利地位的束缚。
14. 心似水:心如止水,形容心态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15. 梦闲:梦中闲暇的时候。
16. 华胥:传说中的古国,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梦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赠白云道人”为题,描绘了诗人在白云山中与道士相处的情景,通过描写白云山人的生活细节,表现其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远离名利、心境如水、向往自由的人,体现了他对白云道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通过对白云道人在白云堆中建造茅庐,以及从事简单劳动,表达了道家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活计无多乐有余”一句则强调了这种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颔联描述了白云道人的生活日常,烧药炼丹、夜读养生书,表现出他注重自身健康和精神修养的特点。
颈联则是通过白云道人的生活中没有访客,常常放养仙鹤;开凿新池学习钓鱼等细节,进一步展示了他在世俗之外的心无旁鹜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则以身远利名,心如止水,梦里也会回到无忧无虑的华胥之地,暗含了对白云道人高洁品性的赞美,同时也有自己内心愿望的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白云道人》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潘玙所作。潘玙(约1529年-1612年)是明朝的一位文人官员,他曾在嘉靖年间任广东布政使司经历等职。这首诗是在其晚年,退休后在故乡浙江宁波居住时创作的。
在潘玙所处的时代,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严重。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官员,潘玙在官场生涯中积极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终究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潘玙已经从官场退居乡里,开始了半隐半仕的生活。
白云道人是潘玙的一位朋友,他在诗中以白云为喻,表达了对道人的敬仰之情。诗中的“白云”象征着道人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