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少陵近体诗

标题包含
读少陵近体诗
少陵近体诗,其间备众体。 炼语发英华,立意为根柢。 如击常山蛇,应处贯首尾。 今人一体看,而不究其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少陵:杜甫的别号。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 3. 备众体:指杜甫的近体诗内容丰富多样。 4. 炼语:精炼的语言。 5. 英华:指优美的诗句。 6. 立意为根柢:以确立主题为根基。 7. 如击常山蛇:比喻写作时前后呼应,首尾连贯。 8. 应处贯首尾:指写作时要紧密联系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 9. 一体看:只看表面,不深究其中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潘玙的这首诗是对杜甫近体诗的赞美与解析。首先他提到杜甫的诗“其间备众体”,意味着杜诗涵盖了多种诗歌形式,如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等。接下来,诗人强调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注重锤炼语言和立意深远。以“如击常山蛇”为例,生动地描绘了杜诗结构紧凑,行文流畅的特点,使得读者能体会到其诗的独特韵味。最后,潘玙指出很多人仅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而未探究其背后的道理。这是对欣赏和研究杜诗的一种提醒,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少陵近体诗》是清朝诗人潘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大约在公元1760年至179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潘玙经历了科举失败、家道中落等人生波折,他深感世事无常,对杜甫的诗产生了共鸣。 在乾隆年间,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社会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严重。此外,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中国开始面临外来势力的威胁,这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潘玙在这首诗中,通过表达对杜甫诗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担忧。他通过对杜甫诗的研究,反思了自身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传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种批判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