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楼

标题包含
登楼
凉桐叶叶按秋声,搔首危楼百感生。 天欲尽头烟水阔,雁拖残日下芜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梧树的叶子一片片在秋天里飘落,我站在高楼上感到很多感慨。天空的边缘烟雾弥漫,大雁拖着夕阳飞向遥远的城镇。
去完善
释义
"按":在这里是听的意思。 "烟水阔":形容视野所及的水面烟雾迷茫,辽阔无边。 "雁拖残日":大雁在天边缓缓飞过,拖着即将落下的夕阳。 "芜城":荒芜的城市,这里指荒废的古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时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以“凉桐叶叶按秋声”开篇,巧妙地运用“按秋声”的拟人手法,赋予落叶以动态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氛围。接着,诗人以“搔首危楼百感生”表达了在高楼上感受诸多情感的复杂心境。这里的“危楼”既可以理解为高楼,也可以暗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不安。 紧接着,诗人通过“天欲尽头烟水阔”一句展现出天地相接、水天一线的壮丽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未知的向往。然而,这种美景并未使诗人的心情得到舒缓,反而在“雁拖残日下芜城”中,诗人用“芜城”一词强调城市的荒芜破败,以及落日时分大雁飞过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和对岁月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楼》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潘玙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在这一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诗人的成长过程恰逢南宋晚期,经历了国家的内忧外患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潘玙身为南宋士人,他对国家兴衰有着深重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金国和蒙古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战事频繁,民生疾苦。在此背景下,潘玙选择登楼远眺,借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诗人登上高楼,看到的是远方山川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感受到国家局势的严峻。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这种感慨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