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薝卜花

标题包含
薝卜花
未说司花刻玉工,人知名与佛相同。 可怜结了黄金子,依旧身归色界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尚未提及司花雕琢玉器的技术,人们就知道它与佛陀的智慧相当。 可惜最终结出了黄金般的果实,仍旧无法脱离五蕴的束缚。
去完善
释义
1. "司花":指掌管百花的花神。在这里,"司花"可理解为花朵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形象。 2. "刻玉工":指雕刻技艺高超的匠人。这里用来比喻精心打造的花瓣和花蕊。 3. "名与佛相同":指出薝卜花的名字与佛教有密切关联。 4. "黄金子":指薝卜花结出的果实,金黄色,形状似珠子。 5. "色界":佛教术语,指凡界和无色界的中间境界。在这里,"色界"指的是现实中物质世界的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薝卜花》是一首描绘薝卜花的诗。诗人首先提到,尽管这花的名字和佛教有关,但它依然美丽得如同经过精雕细琢的玉石。然而,即使结出了金黄色的果实,它也仍然属于世俗世界。这首诗以含蓄的手法表达了薝卜花的魅力及其与佛教的联系,同时也揭示了其世俗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薝卜花》是明朝诗人潘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薝卜花的美丽姿态和馨香气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诗的创作背景: 在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寄情于山水、吟咏花鸟,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潘玙创作了这首咏物诗《薝卜花》。 作为明朝的一位知名文人,潘玙在成化年间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曾担任过朝廷要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外地。这段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促使他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的事物。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和社会和谐的热切向往。 此外,成化年间的社会背景也与潘玙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当时,明朝的政治局势较为稳定,但由于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朝政逐渐腐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潘玙在诗歌中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他也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