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花吟

标题包含
春花吟
春未来时花未觉,春欲去时花又落。 莫言世事无始终,春亦于花太情薄。 我今问花并问春,司花司春者何人。 空中髣髴有神语,此当问之于大钧。 不如再作问钧赋,赋成直上天门去。 扣天乞与花长春,免使花飞怨春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还未到来的时候,花儿还没有察觉到;而春天即将离去时,花儿又凋谢了。不要说是世间的事没有开始和结束,因为春天对花儿来说也显得太无情。我现在想问问花儿和春天,管理它们的是谁呢?似乎有来自天空的神秘声音,我们应该向上苍询问。我们还不如再次创作一篇向苍穹发问的文章,完成之后直接到达天门。请求上天让花儿永远灿烂如春,避免花儿因春天的离去而抱怨。
去完善
释义
1. 春:春天。 2. 未觉:没有感觉到。 3. 去:离开。 4. 言:说。 5. 始终:开始和结束。 6. 于:在。 7. 情薄:感情淡薄。 8. 问花:询问花儿的情况。 9. 并:一起。 10. 司花:掌管花的神灵。 11. 司春:掌管春天的神灵。 12. 者:的人。 13. 何人:谁。 14. 空中:天空中。 15. 髣髴:仿佛。 16. 有神语:有神秘的声音。 17. 大钧:天地的主宰者。 18. 再作:重新创作。 19. 问钧赋:向天地主宰者询问的赋文。 20. 赋成:赋文写成了。 21. 天门:天宫的门。 22. 扣天:向上天祈求。 23. 乞与:乞求给予。 24. 花长春:花儿常开不谢的春天。 25. 免使:避免让。 26. 花飞:花落。 27. 怨春暮:埋怨春天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春花吟》,实际是在抒发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思。诗人从春天的到来和离去,以及花朵的开落之中,感悟到世界的无常。诗歌开头的“春未来时花未觉,春欲去时花又落”一句,既是描绘自然的景象,也是揭示生命的规律。接下来的两句,“莫言世事无始终,春亦于花太情薄”,则是对这种规律的思考:尽管世界万物都有生有灭,但春天对于花朵来说似乎过于无情。然而,诗人并未陷入悲观的情绪中,而是试图寻找答案,他向花和春发问,探索掌管花开花落的力量是谁。第五句中的“空中髣髴有神语,此当问之于大钧”,暗示了诗人认为这个力量是超自然的神灵。最后,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执着追求,希望能够找到答案,以此寻求生命的意义和慰藉。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春花的开落,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花吟》是明朝诗人潘玙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春天盛开的花朵所展现的美丽景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创作诗歌的高峰期。 在这段时间里,潘玙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他曾经历过科举考试失败、官场受挫等困境,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是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之中,以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明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然而到了明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宦官权力膨胀,政治腐败严重,这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哲理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