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昭子游淮
几年携剑过边城,非但谭兵善用兵。
果是胸中抱材气,肯于纸上立功名。
事当著力机须敏,人匪知心语莫轻。
况有故交能刮目,此行端不负平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近几年带着宝剑走过边境城市,不仅擅长谈论兵法还善于用兵。
果然胸怀大志和才干,才愿意在纸上建立功名。
事情需要努力时机必须敏锐,别人不理解的话不要随便说。
更何况还有老朋友能够改变看法,这次出行绝对不会辜负一生。
去完善
释义
1. 几年携剑过边城:"边城"指边疆城市。
2. 非但谭兵善用兵:"谭兵"指谈论军事;"用兵"指指挥战斗。
3. 果是胸中抱材气:"抱材气"指胸怀大志。
4. 肯于纸上立功名:"纸上立功名"指在书面上建立功名。
5. 事当着力机须敏:"着力"指尽力去做;"机须敏"指抓住时机要敏捷。
6. 人匪知心语莫轻:"匪知"指不了解;"语莫轻"指说话不要随便。
7. 况有故交能刮目:"刮目"指刮目相看。
8. 此行端不负平生:"端"表肯定;"不负平生"指不辜负一生的努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有才华的文人武将壮志雄心。首联通过描述诗人携带宝剑、擅长军事的非凡经历,展示了他独特的英姿和雄才大略。颔联强调了诗人胸怀壮志和出众的才能,表现出他的雄心壮志。颈联则强调了行事果断、机敏,以及与人交往时要慎重、尊重他人。尾联通过对故交的了解和支持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并表示这次远行定能成就他一生的抱负。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英勇、睿智的军人形象,充满了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宣昭子游淮》是宋代诗人潘玙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也就是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在艺术上追求个性,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此时的诗人们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以此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潘玙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
潘玙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他通过描绘淮河流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送别友人的过程中,他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