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寺中

标题包含
寺中
春深寺逾静,云伴小窗闲。 客思落花里,鸡声疎竹间。 昼全无一事,身似坐空山。 幽意何人会,吟僧时往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意浓郁的时节,寺庙显得愈发静谧,云朵悠闲地陪伴着小窗。 在飘落的花瓣中,旅人寄托着思念之情;鸡鸣之声透过稀疏的竹林传来。 白天无事可做,恍若置身于空寂的山林之中。 这份清幽的意境有谁能够理解?只有那些时常来去的诗僧们能体会了。
去完善
释义
《寺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寺院中的生活情景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春深:春天的深处,这里指春天已经进入了较晚的阶段。 2. 逾:更加,超过。 3. 云伴:指云彩陪伴着。 4. 小窗:指窗户,这里可能指的是寺院的小窗户。 5. 客思:游客的思念之情。 6. 落花:凋谢的花朵,这里可能是指春天里自然飘落的花朵。 7. 鸡声:鸡鸣的声音。 8. 踈竹:稀疏的竹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寺院周围稀疏的竹林。 9. 昼全:整个白天。 10.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11. 身似:身体如同。 12. 坐空山:坐在空寂的山中,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寺院中的生活感觉像是在空旷的山中一样宁静。 13. 幽意:深远的意境。 14. 何人:什么样的人。 15. 吟僧:吟咏诗歌的僧人。 16. 时往还:时常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寺庙的宁静与清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春深寺逾静,云伴小窗闲”展现了春天的繁盛与宁静,以云彩与小窗的相伴形象地表达出寺庙环境的清静自然。而“客思落花里,鸡声踈竹间”则通过描述客人在落花和鸡鸣声中产生的思绪,传达出人们在这个环境中极易产生对生命、生活的思考。此外,诗中的“昼全无一事,身似坐空山”形象地表述了寺庙生活的静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寂静的境地。最后两句“幽意何人会,吟僧时往还”则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与共情的期待,同时也是诗人与自己心灵深处的对话,流露出深沉的哲思。整首诗在婉转的语句和丰富的意境之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寺中》这首诗作于明朝末年,作者潘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在寺庙中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在这个时期,潘玙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此他选择隐居在寺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明朝末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外战争频繁,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玙深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他在寺庙中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痛苦,同时也体会到了宁静和平静。这种深刻的体悟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 《寺中》这首诗正是潘玙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潘玙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和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