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李王祠
白玉楼成阅几春,今瞻祠貌俨如生。
一麾出守唐朝旧,八字封王宋爵荣。
花发梨山存故迹,水流柘浦响清声。
传闻有祷须形梦,能使人知桂籍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玉楼建成了几春,现在看到它的样子就像生人一样逼真。曾经在唐朝任职,有了显赫的地位和荣誉。梨花开放在梨山上留下了痕迹,清澈的水流在土地上发出声音。据说有人祈祷就需要现身于梦中,让人们知道他在桂榜上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潘玙:南宋末年的文人,字介夫,号无弦居士,浙江义乌人。
2. 白玉楼: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楼台。这里指李王祠的华丽景象。
3. 阅几春:度过了几个春天,表示时间流逝。
4. 俨如生:形容李王祠的神像栩栩如生。
5. 一麾出守唐朝旧:意指李王在唐朝时曾担任地方官员。
6. 八字封王宋爵荣:意指在宋朝时被封为王,享有尊贵的爵位。
7. 花发梨山存故迹:梨树开花的季节,梨山的遗迹仍然存在。
8. 水流柘浦响清声:清澈的水流在柘浦发出声响。
9. 传闻有祷须形梦:相传向李王祈祷的人会在梦中得到启示。
10. 桂籍名:科举考试中的荣誉,即金榜题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梨山李王祠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白玉楼的描述,展示了李王祠的宏伟壮观和庄严肃穆。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唐朝的旧事和宋代的荣耀,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此外,诗人还描绘了梨山的花开水流,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事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提到关于李王的传说,暗示了其神奇的力量和智慧,令人敬仰。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李王祠的描绘,展现了历史、自然和人文的多重内涵,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梨山李王祠》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潘玙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创作的。潘玙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之时。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浙江湖州,这个地区在当时是江南水乡的繁华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潘玙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文学和艺术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期,清朝刚刚建立不久,全国仍处于恢复和重建阶段。明朝的覆灭让许多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潘玙作为一位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纪念,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梨山李王祠》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梨山李王祠瞻仰的场景,通过赞美李王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这首诗反映了潘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