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堰打船
曹娥庙前路,平日几经行。
浦浅舟难入,月斜潮始生。
牛随堰索转,犬吠燎盆明。
上得官河去,心安睡可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曹娥庙前的那条路上,平日里我走过很多次了。
水边浅滩小船难以驶入,月亮倾斜时潮水才开始涌动。
耕牛跟着堤坝上的绳索转动,狗对着明亮的火盆吠叫。
走在运河上,我心里感到很平静,睡觉也会更加安稳。
去完善
释义
1. 曹娥庙:曹娥江边的庙宇,为纪念东汉时期孝女曹娥而建,位于浙江上虞县。
2. 堰:即曹娥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上,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3. 打船:划船,此处指乘船摆渡。
4. 平日:平时。
5. 经行:经过并行走。
6. 浦浅:水边浅滩。
7. 舟难入:船只难以进入。
8. 月斜:月亮倾斜,这里指傍晚时分。
9. 潮始生:潮水开始上涨。
10. 牛随堰索转:牛跟随堰索转动,形容牛在堰堤上拉磨。
11. 犬吠燎盆明:狗叫唤时,火盆里的火焰更加明亮。
12. 上得官河去:意思是过了曹娥堰,就可以到达官河。
13. 心安睡可成:心情安定下来,睡眠就会变得安稳。
去完善
赏析
《曹娥堰打船》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曹娥江畔观看和体验打船情景的诗歌。整首诗用词朴素、意境深远,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细腻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曹娥庙前路,平日几经行”,诗人首先以曹娥庙为出发点,向我们展示了他日常行走在曹娥庙前的路上,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彰显了诗人在此地的熟悉与亲切。
接下来,“浦浅舟难入,月斜潮始生”两句描绘了曹娥江畔的自然风光。江水浅薄,小舟难以驶入;月光斜照,潮水才刚刚涌动。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江边景色的变化,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紧接着,“牛随堰索转,犬吠燎盆明”两句,诗人通过对牛的劳作和对狗的鸣叫的描绘,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这两句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
最后,“上得官河去,心安睡可成”则表现了诗人在观察体验之后的心情。他沿江上行,心灵安宁,甚至可以在夜空中安然入睡。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娥堰打船》是唐代诗人潘玙创作的五言诗。这首诗通过对曹娥江上打船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歌作于唐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唐帝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诗人潘玙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游历各地,接触了丰富的民间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艰苦。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其次,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潘玙正值人生的中年阶段。此时的他已历经世事沧桑,对社会现象和民生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在曹娥堰打船的场景中,看到了劳动人民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艰辛。这种感受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情,并促使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劳动人民为了生活而艰苦奋斗的场景。潘玙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捕捉到了这些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出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