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桑曲

标题包含
采桑曲
东采桑,西采桑,春风陌上罗裙香。 为怕蚕饥急归去,回头忽见薄情郎,如何富贵却相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采摘桑叶,西边采摘桑叶,春天的田埂上飘来阵阵罗裙的香气。 由于担心蚕宝宝饥饿而赶紧回家,一回头忽然看到那无情的人儿,不明白当初的美好回忆为何在富贵之后就被遗忘。
去完善
释义
1. 东采桑,西采桑:指在东西两个方向都种植了桑树的地方采摘桑叶。 2. 春风陌上罗裙香:春风吹拂的田间小路上,身穿罗裙的女子们在劳作。陌上,田间小路。 3. 为怕蚕饥急归去:担心家里的蚕饿着,所以急忙回去喂蚕。 4. 薄情郎:指那个女子曾经的恋人,现在却已经忘记了她。薄情,无情无义。
去完善
赏析
《采桑曲》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女子在春天忙碌于桑园的场景。首句“东采桑,西采桑”简洁明了地展现了女子勤劳的身影,体现出农村生活的忙碌与朴实。紧接着的“春风陌上罗裙香”,点出了春天的气息和女子的柔美,呈现出一幅生动且富有生气的乡村画卷。 诗的后两句则道出了诗的主题:爱情与金钱之间矛盾冲突的无奈。为了家中生计,女子辛勤劳作,害怕蚕饿而归家,却在回家路上蓦然回首,瞥见了曾经的情人已忘却旧情。诗中的“薄情郎”暗指男子的寡情,“如何富贵却相忘”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男女爱情中的金钱地位与真正感情之间的思考,揭示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在爱情中往往面临被遗弃的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曲》是唐代诗人潘玙创作的一首描绘劳动场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当时的唐朝社会,以农业为主,蚕桑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个时期,潘玙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个性豪放,不善于逢迎拍马,最终辞官归隐,过着诗酒自娱的田园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也让他更加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 天宝年间,虽然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潘玙通过这首《采桑曲》,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劳动场景,以及百姓辛勤劳作却依然贫困的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