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里松路上

标题包含
九里松路上
联骑松边路,天将晓色分。 涧鸣泉溅石,山暗树栖云。 诗梦迎风醒,钟声想寺闻。 只嫌搅清思,乌鹊噪纷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驾双骑在松边的路上,天色即将破晓时分。 山间小溪潺潺,泉水激溅在石头上;山峰隐藏了云雾,树木栖息着白云。 诗歌般的梦境被迎面而来的风吹醒,隐约听见远处的钟声如同寺庙传来。 只是喧闹的乌鹊打破了这份清静的思想,让人深感困扰。
去完善
释义
1. 联骑:指两人并骑一马,这里借指同游的友人。 2. 天将晓色分:天刚要亮,即将破晓之时。晓色,拂晓时的天空景色。 3. 涧鸣泉溅石:描述山间小溪流水与石头撞击发出的声响。涧,山涧溪流。泉溅石,泉水溅在石头上。 4. 山暗树栖云:云彩在树林间漂浮的景象。山暗,山色朦胧;树栖云,云雾停留在树林之间。 5. 诗梦迎风醒:指灵感在微风中涌来,让人兴奋不已。诗梦,作诗的灵感。 6. 钟声想寺闻:想象着寺庙传来的钟声。想寺,指对寺庙的想象或回忆;闻,听到。 7. 只嫌搅清思:只觉得纷扰的鸟叫声扰乱了清静的思绪。嫌,感到不满或厌烦;搅清思,指扰乱清净的心境。 8. 乌鹊噪纷纷:形容乌鹊嘈杂的叫声。乌鹊,即乌鸦和喜鹊;噪纷纷,喧闹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九里松路上”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水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生机。以下是对每联诗句的赏析: 首联“联骑松边路,天将晓色分。”描述了在松树旁的道路上骑马前行的场景,天空刚刚露出曙光,给人一种即将破晓的感觉。这里的“联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与朋友共同游历的美好画面。 颔联“涧鸣泉溅石,山暗树栖云。”进一步展示了山间的美景。山间的小溪欢快地流淌,泉水撞击石头的声音清晰可闻;山脉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若明若暗,而山顶上缭绕的云雾仿佛是栖息在树梢上的神仙。这两句诗动静结合,突出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颈联“诗梦迎风醒,钟声想寺闻。”这一联中,诗人以“诗梦”一词表达了他在旅途中触景生情、激发创作灵感的过程。同时,随风传来的寺庙钟声使他对寺庙充满了向往之情。这里的“想寺闻”意味着诗人虽然尚未见到寺庙,但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尾联“只嫌搅清思,乌鹊噪纷纷。”描写了在最后一段行程中,乌鸦和喜鹊的喧闹声打破了诗人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清静思绪。这里“嫌”字表达出诗人对于清幽环境被打破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美好景色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里松路上》是明代诗人潘玙的一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大约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这段时间。 在那个时候,潘玙生活在浙江杭州,一个繁华的城市,那里有许多风景名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湖。潘玙经常游历西湖,欣赏湖光山色,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曾在西湖边的九里松路上漫步,感受到了那里的宁静与美丽,于是便创作了这首《九里松路上》。 在这个时期,潘玙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有过功名,但后来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继续。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思考。此外,这个时期的杭州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为潘玙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