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闲居

标题包含
闲居
厌于奔走乐闲居,湖海交游任阔疎。 燕去又为千里客,雁来谁寄一行书。 青山对面如相识,白发无情亦懒梳。 屋外有园三数亩,春风尽可学耕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厌倦了奔波忙碌,我更喜欢过宁静的生活,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我们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 燕子离去我又成了孤独的旅人,鸿雁归来,又有谁会给我带来消息? 对面的青山似乎与我相熟,我的头发已白,已经没有精力去梳理它们。 我家的外面有三亩田园,在那里我可以学着在春风里耕种劳作。
去完善
释义
1. 厌:厌倦; 2. 奔走:忙碌奔波; 3. 湖海:比喻天下; 4. 交游:结交的朋友; 5. 阔疎:指交友广泛但不拘泥于细节; 6. 燕去:离别或离去; 7. 千里客:远离家乡的人; 8. 雁来:指鸿雁传书; 9. 一行书:一封书信; 10. 青山:绿色的山水; 11. 无情:没有情感; 12. 懒梳:懒得梳理头发; 13. 春风:春天的风; 14. 尽可:完全可以; 15. 学耕锄:学习农耕劳作。
去完善
赏析
《闲居》一诗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的情怀在这里得到了释放。首句“厌于奔走乐闲居”表达了诗人对奔波劳碌生活的厌倦和对闲居生活的向往。紧接着的“湖海交游任阔疎”则揭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强调了自己的交友观,即不拘泥于世俗礼节,追求真挚的友谊。 接下来两句“燕去又为千里客,雁来谁寄一行书”描绘了诗人在离别中的思念之情。燕子离去,诗人在千里之外漂泊;大雁归来,却又无人为他传递书信。这体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青山对面如相识,白发无情亦懒梳”这两句中,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亲近感。面对青山,诗人仿佛见到了一位熟悉的朋友,而头上的白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多了。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一句“屋外有园三数亩,春风尽可学耕锄”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理想生活的美好设想:在郊外的田园里,拥有几亩土地,可以尽享春天的气息,学习耕种。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朴实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的热爱。 整首诗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恬静生活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传达了积极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是唐代诗人潘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 在这个时期,潘玙作为一个文人,深感时光流逝、年华易老,因此写下这首表达闲居生活的诗篇。他通过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对宁静、恬淡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在官场大展宏图的不满。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人在现实压力下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