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处

标题包含
山处
浮云富贵不关心,只向闲中寄此生。 山色四时仁者静,梅花万古圣之清。 惯临风月搜吟趣,无复江湖梦客程。 独爱邻僧常过我,一瓯茶罢事棋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破浮华的荣华富贵,内心宁静只向往悠闲的生活。 四季变换的山景让人平静,梅花的傲骨体现着圣人般的高洁。 经常在月色下寻找诗的灵感,不再追求江湖游历的旅程。 特别喜欢邻居的僧人时常来访,一起喝茶下棋度过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浮云:这里指世俗的荣华富费,即富贵荣华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短暂而易逝,不必太过挂心。 2. 不关心:即对那些荣华富贵的事物并不放在心上。 3. 闲中:在闲暇的时光里。 4. 生:生活。 5. 四时:四季,春夏秋冬。 6. 仁者静:语出《论语·子罕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指的是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够保持平静的心境。 7. 万古:万年之久,形容时间很长。 8. 圣之清:意指梅花的品性如同圣人般高洁清静。 9. 惯临:经常面临。 10. 风月:风和月,代指自然景物。 11. 搜吟趣:寻找和创作诗歌的乐趣。 12. 无复:不再。 13. 江湖梦客程:江和湖代表广阔的社会天地,梦客是诗人自己的称呼,这里的意思是不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14. 独爱:特别喜爱。 15. 邻僧:邻居的僧人。 16. 过我:来到我的住处。 17. 一瓯茶:一杯茶。 18. 事:从事。 19. 棋枰:棋盘。
去完善
赏析
《山处》潘玙这首诗歌以诗人的态度和对生活的向往为主线,将山处的宁静与淡泊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并不为世间的荣华富贵所动,而是选择了在山中度过闲暇时光,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心境和自然、清静的生活追求。 首联“浮云富贵不关心,只向闲中寄此生”表达出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是淡然的,转而投向于山间的闲适生活。颔联“山色四时仁者静,梅花万古圣之清”则展示了山中四季的美景和梅花的圣洁,强调山景给予诗人的安静之感以及梅花带来的清洁之感。颈联“惯临风月搜吟趣,无复江湖梦客程”则是表达诗人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创作的灵感,不再去想江湖中的纷繁复杂。尾联“独爱邻僧常过我,一瓯茶罢事棋枰”则在描述诗人和邻近的僧人交往的细节,看似平凡,实则深化了诗人理想生活中的平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间,与自然共融,不受外界纷扰的境地。诗人运用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漠,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笔触间展现出诗人的坚定执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得整首诗韵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处》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潘玙之手,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但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潘玙生逢盛世,但在个人命运上却遭遇了不少挫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生未能跻身官场。尽管如此,潘玙并未放弃对诗艺的追求,他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隐逸情怀的诗篇。 在《山处》这首诗中,潘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美景:青山绿水、绿树红花、鸟语花香……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通过对山处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压力的逃避。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了许多人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