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柳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
争如杨柳全春色,不管春归色自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眼的绚丽色彩如同锦绣般交织在一起,然而一夜的风雨过后,它们都纷纷飘落。这景象与那顽强的杨柳相比,后者在春天里依然保持盎然的生机,完全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
去完善
释义
1. "万紫千红":指各种各样的花卉,形容春天色彩丰富。
2. "锦织成":比喻花卉如同锦绣般美丽。
3. "一宵风雨":一夜的风雨。
4. "飘零":随风飘落。
5. "争如":比较;胜过。
6. "杨柳":指垂柳,这里代指春天的象征。
7. "全春色":充满整个春天的景色。
8. "春归":春天的离去。
9. "色自青":枝叶的颜色依然青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爱柳》以春天时分的花团锦簇、万象更新为背景,然而看似繁荣的景象却是短暂的,一晚上的风雨就足以使其凋落殆尽。相较于这些转瞬即逝的艳丽色彩,诗人更欣赏杨柳那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状态。这首诗歌颂了坚定和永恒的精神品质,在感叹自然界生命的脆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爱柳》是明朝诗人潘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15世纪后半叶。在这段时间里,明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颇为活跃。
在人生际遇方面,潘玙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数次科举不第。这使他逐渐对功名产生厌倦,转而关注自然山水和诗词歌赋。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方面,明朝中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此外,这一时期的文人在诗歌创作上崇尚写实,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潘玙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赞美柳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