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云海亭
一亭突兀出湖边,惯与渔翁系钓舡。
吴越兴亡今已矣,山川流峙只依然。
诗情空寄千年恨,眼力谁穷万里天。
独有缁郎闲似我,却于鸥鹭结清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座凉亭突兀地坐落在湖边,习惯性地与渔夫们停泊钓鱼船。
如今吴越两地的兴衰已经过去了,只有山水还在那里静静地流淌矗立。
诗人的情感被寄托在千年的遗憾之中,有谁能够洞察到万里的天空呢?
只有那位身着黑衣的少年和我一样闲暇,他与那些悠闲的鸥鹭结缘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华藏云海亭:位于江苏苏州市的一座古亭。
2. 突兀:突然显现的意思。
3. 渔翁:指打渔的老人。
4. 系钓舡:停泊渔船的地方。
5. 吴越兴亡:指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兴衰更替。
6. 已矣:过去的事情或已经结束的事物。
7. 山川流峙:山水的流淌和高耸。
8. 依然:依旧,依然如故。
9. 诗情:诗人创作诗歌的激情。
10. 眼力:视觉能力,眼光。
11. 缁郎:指出家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华藏云海亭》,作者是明代诗人潘玙。此诗描绘了湖边的华藏云海亭及其周围环境,通过亭子的存在及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感慨。
首联写亭子突兀地矗立在湖边,常常被渔翁用作停靠渔船的地方。突出了亭子的位置与环境,以及它与渔民的紧密联系。
颔联写道:吴越两国的兴亡已经成为过去,但山山水水依旧长存。这里以山川作为永恒的象征,反衬出历史的短暂与人世的沧桑。
颈联诗人写道:自己虽有很多写诗的愿望和素材,却无法将这些诗情全部表达出来。比喻无法表达人生的千头万绪和复杂感情。万里天的眼力喻指观察事物的深邃视角和高远视野。
尾联则描述了一位高僧(缁郎)悠闲地生活在这片湖光山色中,与海鸥和白鹭为伴,与世无争。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超脱心态。在诗人的眼中,天地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无论世间如何变幻,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藏云海亭》是宋代诗人潘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华藏云海亭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此景的感慨之情。接下来,我们将从诗词的创作时间、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游山玩水、吟咏题诗,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潘玙的相关人生际遇。潘玙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繁荣和动荡。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动力。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追求个体的精神满足,重视个人修养和人格独立。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潘玙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正是这一时期文人精神的体现。
综上所述,潘玙的《华藏云海亭》是在北宋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潘玙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