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客中九日

标题包含
客中九日
破帽西风急,寒窗败叶飞。 重阳今日是,三径几时归。 簷上多黄菊,门前少白衣。 吟情淡如水,一雁叫斜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戴破帽,迎着凛冽的西风,看着寒风中飘落的黄叶,都在提示这是秋天了。今天是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传统在眼前,却苦于不知何时能回到那宽敞的三径去,过上悠闲的生活。檐上有许多金黄的菊花,可见主人对它的珍爱,只是门外少有人迹,似乎世人并不懂得欣赏。吟咏之情如同流水般平静,在这秋天的景色里,一只鸿雁在傍晚的斜阳下飞翔,寓意着思念与盼望。
去完善
释义
1. 破帽:破损的帽子,这里借指贫困或潦倒的生活状况。 2. 西风:秋风,也可指西边的风吹来,暗示诗人身处异乡。 3. 寒窗:寒冷的季节窗户,借指贫困的生活环境。 4. 败叶:枯黄的落叶,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5.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6.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处借指隐退田园的境地。 7. 白衣:代指朋友、故交。 8. 吟情:诗人的情感表达。 9. 斜晖:傍晚时分,太阳将落未落的阳光。
去完善
赏析
《客中九日》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孤独思乡之情。诗人以“破帽西风急,寒窗败叶飞”开篇,借助于寒冷的秋风和飘零的落叶,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孤寂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重阳今日是,三径几时归”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又通过“簷上多黄菊,门前少白衣”进一步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佳节已至,但是自己却只能独自在异乡观赏菊花,缺少了亲朋好友的陪伴。同时,黄菊在这里也象征着诗人的高雅情操。 最后,诗人以“吟情淡如水,一雁叫斜晖”收尾,暗示自己的情感如同水一样平淡,但心中的思乡之情却是难以抑制的。而斜晖下的大雁则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他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九日》是明朝诗人潘玙创作的一首思乡诗,这首诗作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在这一年迈的明代中期,潘玙作为一代文人学者,曾游历全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仍然是主流方式,但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等原因,士人阶层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诗人潘玙尽管才华横溢,但功名未就,一生沉浮不定,故而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写下了许多感慨身世、忧国忧民的诗篇,如《客中九日》等。 这首《客中九日》正是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离家远行的心境。潘玙曾在重阳节这一天远离家乡,来到异乡,看到异乡的菊花盛开,不禁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与朋友。诗人以酒消愁,借诗抒情,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怅惘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