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
山馆坐秋雨,风吹霁景开。
夕阳明远水,落叶走空阶。
白发人谁健,黄花节又催。
看云动孤酌,聊以尉吟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小屋里,秋雨绵绵不绝,风吹走了雨雾,景色豁然开朗。夕阳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落叶飘散在空寂的台阶上。白发的老人有谁还健康着呢?黄菊的花期又到了,又会催促时间的流逝。看着天空中的云朵飘动,独自斟酒,姑且以此安慰诗意的情怀。
去完善
释义
1. 山馆:山中馆舍,此处指诗人所在的居所。
2. 坐:安坐,闲坐。
3. 雨:下雨。
4. 风吹:风吹过。
5. 霁景:雨后天晴的景象。
6. 夕阳:落日的阳光。
7. 明:照亮。
8. 远水:远方的江水。
9. 落叶:凋零的树叶。
10. 走:飘荡。
11. 空阶:无人的台阶。
12. 白发人:年老的人。
13. 谁健:谁健康。
14. 黄花:黄色的花朵,此处可能指的是菊花。
15. 节又催:节日又临近了。
16. 看云:观察云朵。
17. 动:引起。
18. 孤酌:独自饮酒。
19. 聊:姑且,暂且。
20. 以:用来。
21. 尉:安慰。
22. 吟怀:吟咏的情怀。
去完善
赏析
《山馆》是潘玙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致观察,巧妙地运用景物、人物及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雨后天晴的山中景象。此诗巧妙融合了虚实、动静等元素,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寄寓。
首联“山馆坐秋雨,风吹霁景开”,概括了秋天的特征:秋雨过后,天气转晴。接下来两联则具体描述了雨后山景的变化。“夕阳明远水,落叶走空阶”,夕阳斜照,远处的江水显得格外明亮;落叶飘零,覆盖了空无一人的台阶。这两个画面一远一近,展现了秋天自然景观的美感。
颈联“白发人谁健,黄花节又催”则转向人事的感叹。季节更迭之中,人们也会逐渐老去,而诗人在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中,总会留下些许惆怅和遗憾。结尾两句“看云动孤酌,聊以尉吟怀”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超脱与洒脱。以观云的方式品尝独酌之趣,聊以安慰心中的诗情画意。这种寄情于物、寄情于景的做法,展现了他深厚的人生智慧和诗歌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馆》是明朝诗人潘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在这个时期,潘玙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地方官职,负责治理地方政务。然而,由于官场腐败和党派纷争,潘玙深感失望,最终选择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这一人生阶段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明朝嘉靖年间,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当时,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另一方面则受到内部宦官权臣的操纵。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潘玙的《山馆》正是这一时代的写照。
在这首诗中,潘玙通过对山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他笔下的山馆,静谧而优美,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种意境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中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