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山居

标题包含
秋日山居
数椽依碧嶂,飞瀑溅藤萝。 地僻行人少,夜凉明月多。 生涯安澹薄,乐事在吟哦。 病后惟便睡,秋蛩聒砌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间屋子傍着青山翠屏,瀑布溅起水珠洒满藤萝。 地方偏远行人稀少,夜晚凉爽月亮明亮。 生活平淡却很安定,快乐之事在于诗歌的阅读和创作。 病愈之后只想好好睡觉,秋天的蟋蟀在墙边沙土上聒噪不停。
去完善
释义
数椽:几间小屋。碧嶂:青山翠嶂。 飞瀑:瀑布。溅:指水花四溅。藤萝:一种常绿攀援植物。 地僻:地方偏僻。行人:过往的行人。 夜凉:夜晚的凉爽。明月:明亮的月亮。 生涯:生活。安:安定。澹薄:指生活淡泊、简单。 乐事:快乐的事。吟哦:吟咏、朗读。 病后:生病之后。惟:只、仅。便睡:容易入睡。 秋蛩:秋天的蟋蟀。聒:嘈杂、烦扰。砌莎:指台阶旁的草地。
去完善
赏析
《秋日山居》是一首描绘山间幽静生活的五言诗。潘玙巧妙地运用了山水、行人和明月的形象,来展现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人生态度。 “数椽依碧嶂,飞瀑溅藤萝。”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住所周围的景色:几间房屋背靠青山,瀑布从山上飞流直下,撞击着周边的藤蔓植物。诗人用"碧嶂"来形容山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飞瀑溅藤萝"则使画面更加生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景象。 “地僻行人少,夜凉明月多。”这两句刻画了山中环境的清静:地偏人稀,夜深人静时,唯有明亮的月光相伴。这种环境氛围与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之情。 “生涯安澹薄,乐事在吟哦。” 这里传达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乐于简朴淡泊的生活,并陶醉于诗词歌赋的创作。这样的生活看似简单,实则富有诗意,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操。 “病后惟便睡,秋蛩聒砌莎。” 这是诗人病后的状态:由于患病,只能常常休息,聆听秋天蟋蟀在台阶旁的草丛中鸣叫。这一景象虽然有些落寞,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山居》是明朝诗人潘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公元15世纪。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同时,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士人阶层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十分明显。 在这段时间里,潘玙的人生经历颇有些波折。他早年成名,曾担任地方官吏,但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潘玙的退隐生活并不寂寞,他在自己的山中别墅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学问。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隐居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潘玙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明代中期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向往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追求。这种思想观念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非常流行,许多著名文人都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因此,潘玙创作《秋日山居》的背景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