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黄州城下
雪后人家早闭门,江寒水落见沙痕。
黄州城下东坡路,月浸梅花正断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雪之后,人们早早地关上了家门;寒冷的江水退去,露出了河床上的沙迹。在黄州的城下,有一条东坡路,月光洒落在梅花上,使人黯然神伤。
去完善
释义
1. 黄州:中国湖北省的市级行政区。位于省境北部,长江中游北岸。
2. 东坡路:此路因苏轼而闻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画家、书法家。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躬耕东坡而得名。
3. 梅花:指梅树开出的花。其花朵五瓣,有白、红、绿等颜色。在冬天盛开,香气浓郁,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之一。
去完善
赏析
《雪夜黄州城下》是南宋诗人赵廱的一首描绘雪夜景色的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冬夜雪景的宁静与清幽。
首句“雪后人家早闭门”,描述了雪后的黄州城,家家户户早早地关闭了门户,显示出雪后寒冷的气氛。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也为后面的景色铺垫了基调。
次句“江寒水落见沙痕”,表达了江水寒冷、水位下降的景象。“见沙痕”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水落石出的画面,同时也表现出冬天的江水渐渐枯竭的状态。这一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三句“黄州城下东坡路”,提及了黄州城的东坡路,这是苏东坡曾经走过的道路。这句诗将读者带入历史的回忆中,让人不禁联想到苏东坡当年在黄州的生活情景。同时,这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最后一句“月浸梅花正断魂”,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在月光的映照下,梅花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正断魂”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黄州城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独特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夜黄州城下》是宋朝诗人赵廱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赵雍时任黄州知州。
在赵雍任黄州知州的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当时,新党与旧党之间的权力争夺仍在继续。作为旧党的赵雍,在新党失势后得以被任命为黄州知州。
黄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黄州知州的赵雍,一方面需要处理政务、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在他的治理下,黄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得到了一定保障。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雍登上黄州城楼,看到白茫茫的雪景,心生感慨。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沉浮,以及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于是写下了这首《雪夜黄州城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