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
每忆南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紧搅空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次回想起南湖的美景,绿色的酒馆门帘和湖边的凉亭总在我心头浮现。湖边翠绿的柳条随风舞动,像鱼儿在水中游动;散落的花瓣犹如马蹄声踏过留下芬芳。在清明节时,我走过这条熟悉的街道,阳光明媚的窗外恍若梦境中的屏风。春天总是过得很快,随着春风拂过,天空也变得高远。
去完善
释义
1. 南湖:一般指南部地区的湖泊,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地区的湖泊;
2. 青帘:青色布帘,常指代酒家或茶楼;
3. 卖酒亭:出售酒水的小亭子;
4. 柳条鱼颊翠:描述柳条与水面上的鱼的色泽,鱼颊翠意为鱼儿在水中游动时脸颊呈现出翠绿的颜色;
5. 花片马蹄馨:描述花瓣在马蹄下破碎的声音,马行走在花路上,踏碎了花朵发出的声音如同赞美诗一般;
6.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被称为寒食节,主要风俗是禁火,只吃冷食;
7. 经行路:行走经过的道路;
8. 晴窗:阳光照进的窗户;
9. 入梦屏:进入梦境的屏风;
10. 因循春又晚:春天渐渐远去,按道理来说春天已经结束;
11. 风紧搅空冥:风吹过天空,将虚空搅动。
去完善
赏析
《南湖》是宋朝诗人赵廱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南湖景色、青帘卖酒亭、柳条和花片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通过“寒食经行路”和“晴窗入梦屏”的描绘,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因循春又晚,风紧搅空冥”则是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感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湖烟水碧于蓝,无数芙蓉浸晓寒。
谁信芦花深处隐,两般颜色一般难。
这首诗《南湖》出自宋朝诗人赵廱之手,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内部社会矛盾重重,外部面临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赵廱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心怀家国的士人,亦然笔耕不辍,以诗歌为载体反映现实并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此诗描绘了南湖的美景,并在芙蓉和芦花的对比中,暗示了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担忧。赵廱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