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凝霜阁

标题包含
凝霜阁
修竹萧萧三两竿,公余时得静中看。 何须更避人间暑,满腹冰霜六月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挺拔翠竹三两枝,闲暇时光静静赏。 何必逃离尘世热,心中冰雪夏日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凝霜阁:即指赵廱诗中所描绘的景致或建筑名称。 2. 修竹:高挺直立的竹子,形容竹子的风貌。 3. 萧萧:此处为形容词,表示稀疏零落的样子。 4. 三两竿:形容少量、三到四根竹子。 5. 公余:公务之余的时间。 6. 静中看:在安静的情景下观赏。 7. 人间暑:即"人间炎热",比喻世间烦热、烦恼之事。 8. 满腹冰霜:此处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内心的冷静与坚定。 9. 六月寒:虽然天气炎热,但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凉爽与宁静。
去完善
赏析
《凝霜阁》是一首描绘诗人赵廱在修竹之下感受到宁静和凉意的诗词。诗人在首句中以“修竹萧萧三两竿”来形容自己所处的环境,即一片静谧的竹林。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气节、坚韧和高雅,这里用以表现诗人的情操和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公余时得静中看”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段时间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公务之余,能够寻得一份宁静的心境。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巧妙的对比,将繁忙的公务与内心的宁静相对照,展现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两句“何须更避人间暑,满腹冰霜六月寒”是诗人对于自己心境的抒怀。他借竹子之口表达出对世俗纷争的蔑视和对清凉境界的向往。这里的“冰霜六月寒”并非真实物理现象,而是比喻诗人心中的那份宁静和清醒。全诗通过对外界的观察和自我心灵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凝霜阁》是南宋诗人赵廱的一首描写秋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仍然严重,尤其是权力斗争和财政问题。 在这个时期,赵廱的生活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为直言敢谏,多次受到贬谪。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文人,如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赵壅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