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到南山村家
冲雨入穷山,山民犹闭关。
橘垂茅屋畔,梅映竹篱间。
奇石依林立,清泉绕舍湾。
吾思隠兹地,凝立未知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冒着大雨走进贫穷的山中,那里的居民还没有开门。橘子挂在茅屋的旁边,梅花在竹篱之间盛开。奇特的石头靠着大树站立,清澈的泉水环绕着房屋流淌。我想在这里隐居,静静地站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冲雨:冒雨。
2. 入穷山:进入偏远山区。
3. 山民:居住在山区的人。
4. 犹闭关:依然紧闭门户。
5. 橘垂:橘子挂在树上。
6. 茅屋畔:茅屋旁边。
7. 梅映竹篱间:梅花映照在竹篱之间。
8. 奇石:奇特的石头。
9. 依林:倚靠树林。
10. 清泉:清澈的泉水。
11. 绕舍湾:环绕着房屋的水湾。
12. 吾思隠兹地:我想在此地隐居。
13. 凝立:呆立不动。
14. 未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雨后到南山村家》描绘了作者在一场大雨过后,来到了遥远的南山村,看到了关上门的山村人家。诗歌通过“冲雨入穷山,山民犹闭关”传达出大自然的洗尽铅华和乡村生活的宁静。接着,诗人以“橘垂茅屋畔,梅映竹篱间”展现了村落里的田园景象,橘子挂在茅屋旁,梅花与竹篱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紧接着,诗人又用“奇石依林立,清泉绕舍湾”表达了对山间美景的喜爱,巍峨的山石环绕着清澈的泉水,显示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最后,诗人感慨道:“吾思隐兹地,凝立未知还。”表明了诗人想要在这美丽的地方隐居的愿望,以及他沉醉于美景之中的心境。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到南山村家》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古词,作者是宋代诗人徐文卿。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的北宋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在那个时候,文人墨客对自然和乡村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赞美之情。
徐文卿的一生颇具戏剧性,他在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后回到家乡务农。这一经历使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逐渐形成了以描绘农村景象为主的诗歌风格。这首《雨后到南山村家》正是他在回归田园生活后的作品之一,通过对雨后山村美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北宋时期,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许多文人士大夫渴望过上宁静、简朴的田园生活,以此逃避世俗纷扰。在这种背景下,徐文卿的诗篇深受世人喜爱,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