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绿阴青子渐能佳,杨柳深藏三四鸦。
春有余情无处著,林边野草亦开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意盎然的树荫和渐渐成熟的果子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景象,而三三两两的乌鸦则隐藏在翠绿的柳枝之中。春天似乎还有未尽的情意,找不到可以寄托的地方,只见林边的野草也已竞相绽放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绿阴:绿树成荫,指春天的景象。
2. 青子:绿色的果实,这里指新长的果实。
3. 杨柳:即柳树,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离别。
4. 三四鸦:指三四只乌鸦,古代诗文中常以乌鸦代表哀伤、荒凉的氛围。
5. 春有余情无处著:春天快要结束,但仍有未尽的情感无处安放。
6. 野草:野外生长的草类植物。
去完善
赏析
《送春》是南宋诗人徐文卿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留恋之情。
首句“绿阴青子渐能佳”,描述了春天的尾声,绿叶成荫,果实初结的情景。这里的“佳”字不仅指果实的美好,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
次句“杨柳深藏三四鸦”,展现了柳树深处隐匿着的几只乌鸦。这一景象看似平常,实际上却寓含着春天的消逝和夏天的到来。
第三句“春有余情无处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虽然春天即将离去,但诗人仍然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将春天的美好留住。
最后一句“林边野草亦开花”,则以林边的野草在春天结束时依然盛开的现象,暗示了春天的生命力和希望并未完全消失,为整首诗带来了一些温暖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尾声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春》是明朝诗人徐文卿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1644年,正值明清交替之际。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而诗人徐文卿当时正值中年,虽然人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以“送春”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