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翠微亭

标题包含
翠微亭
满眼青山倦应酬,小亭回护颇知休。 撚髯索句空归去,疑在飞来峰上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眼翠绿山川使我厌倦了应酬,在这小亭中得到了极好的休息和保护。 我捻着胡子寻找诗句却毫无所获,感觉就像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处。
去完善
释义
1. 翠微亭:诗人所游览之地,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某一山间的亭子。 2. 满眼青山:形容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景色。 3. 倦应酬:指诗人对日常琐事感到厌倦,想要暂时逃离喧嚣的世俗生活。 4. 小亭回护:指诗人休息的地方是一个小亭子,周围有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颇知休: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休息的处所,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宁静。 6. 撚髯索句:诗人抚摸着胡子,苦苦思索诗句。 7. 空归去:指诗人虽然努力寻求灵感,但最终却没有找到满意的诗句。 8. 疑在飞来峰上头:诗人猜测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可能是飞来峰附近。这里“飞来峰”是比喻,表示诗人在山中迷失了方向。
去完善
赏析
《翠微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意的追求。首句“满眼青山倦应酬”描述了诗人面对青山绿水的景象,感叹于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倦应酬”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也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接下来的“小亭回护颇知休”一句,描绘了诗人暂且逃离喧嚣俗世,在小亭中休憩的画面。这里的小亭如同一个庇护所,让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喘息的空间。 “撚髯索句空归去,疑在飞来峰上头”两句,诗人以抚须觅句的形象表达自己寻觅诗意的过程。虽暂时没有寻到合适的诗句,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疑在飞来峰上头”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梦幻般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微亭》是南宋诗人郑国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的金国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郑国辅的人生际遇在此时颇具戏剧性。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功升迁至尚书省郎官。然而,在官场沉浮多年之后,他选择了退隐山林,过上了恬静的生活。这首《翠微亭》就是他在退隐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的文人墨客纷纷关注国家命运,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郑国辅却选择了逃避现实,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选择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在面临国家危机时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