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洞
古木森森翳女萝,四山环抱鬰嵯峨。
此间定有荆山璞,未审何时遇卞和。
斩开绿棘黄荆路,岩上采霞摇影动。
洞里仙人醉不知,岩前留下无声凤。
我今行向洞前来,是洞须开凤莫猜。
便好跨游三岛去,等闲抖擞轻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树参天缠绕着女萝,四周群山环绕,险峻峭立。
这里肯定有和氏璧这样的稀世珍宝,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遇到像卞和那样的识货人。
劈开绿荆棘和黄荆条铺成的道路,站在岩石上,云彩的影子在摇曳晃动。
洞穴里的仙人沉浸在酒香中浑然不觉,在山岩前方留下无声凤凰的传说。
我现在正走向那个山洞,如果真是那个洞,就别让凤凰的真假困扰我了。
然后就可以轻松地去游览三岛,轻松抖落身上的微尘。
去完善
释义
1. 古木:古老的树木。
2. 森森:树木繁茂的样子。
3. 翳:遮掩。
4. 女萝:一种寄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植物,又叫松萝。
5. 四山:四周的山。
6. 环抱:环绕着拥抱。
7. 郁:浓重、茂盛。
8. 嵯峨:形容山势险峻。
9. 荆山璞:荆山是指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的一座山,“璞”是指未经雕琢的玉石。这里借指隐逸在山中的贤才。
10. 未审:不确定。
11.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发现了和氏璧。
12. 斩开:砍断。
13. 绿棘:绿色的荆棘。
14. 黄荆:一种灌木,茎呈黄色。
15. 岩上:山岩石上。
16. 采霞:采集彩霞。
17. 摇影动:影子摇曳。
18. 洞里:洞穴中。
19. 醉不知:喝醉了不知道。
20. 岩前:山岩前面。
21. 无声凤:传说中的神鸟凤凰。
22. 是洞:这个洞穴。
23. 须开:需要开启。
24. 凤莫猜:不要猜测凤凰的出现。
25. 便好:方便、容易。
26. 三岛: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27. 等闲:随便、轻易。
28. 抖擞:振作、奋发。
29. 轻尘埃:轻轻的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游览一座山中凤洞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古木、女萝、荆山璞、黄荆路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在探寻仙境的过程中那种强烈的渴望与向往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跨游三岛,摆脱世俗纷扰的向往,展现了他对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洞》是明朝诗人郑国辅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大约在15世纪左右。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氛围相对稳定,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创作《凤洞》时,郑国辅正处于他的人生黄金时期。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江南才子”。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在这个时期,郑国辅经常外出游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明朝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种繁荣的社会环境为郑国辅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凤洞》这首诗通过对凤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郑国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在诗中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郑国辅卓越的诗歌才华,使他成为了明代著名诗人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