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二首 其二
诸父乌衣集,公时预往还。
凉秋同出郭,胜日共寻山。
电掣流年速,舟移古岸闲。
又成丹旐去,衰涕不胜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位父亲身着黑衣聚集在一起,公开时间要提前计划。在凉爽的秋天一起走出城门,美好的日子里共同寻找青山绿水。时光就像闪电一样快速消逝,小船轻轻地在古老的岸边移动。再次看到送葬的队伍离去,悲哀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去完善
释义
诸父乌衣集:指亲族们聚在一起,乌衣是古代南京的别称。
公时预往还:大家轮流来做东道主。
凉秋同出郭:在凉爽的秋天一同走出城郭。
胜日共寻山:选择好日子一起游山玩水。
电掣流年速:时光流转如同闪电般快速。
舟移古岸闲:船只划过古老的河岸,显得悠闲。
又成丹旐去:比喻离世,丹旐指棺木。
衰涕不胜潸:悲伤的泪水难以自控地流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吕祖谦为悼念叶子山右史父宣义而创作的挽章。诗中追忆了与逝者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描绘了他们一起出游、共度时光的情景。然而光阴似箭,逝者已逝,留给生者的只有无尽的悲痛。诗人以“电掣流年速,舟移古岸闲”来形容时间的无情流逝,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最后一句“又成丹旐去,衰涕不胜潸”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哀思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二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人吕祖谦为悼念叶子山右史所作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此时正值南宋初年,金国南侵,中原动荡,民生疾苦。吕祖谦,浙江金华人士,字伯恭,号小山,生逢乱世,立志以学问报国,但因政局不稳,壮志难酬。同年,吕祖谦的母亲逝世,家庭遭遇变故,加上忧国忧民之情,使得他的心情十分沉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故友叶子山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