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子虚不遇一首
晓入千山与万山,白云深处款幽关。
仙翁不许凡人识,走出红尘不肯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初升,群山显现,白云悠悠;在那静谧的深山之中,一扇隐世之门缓缓打开。仙人居住在此,凡夫俗子难以探访;他们从此地走出,但从未想过再回到凡尘中。
去完善
释义
1. 晓:拂晓,天明之时。
2. 千山与万山:指重重叠叠的山峦。
3. 白云深处:云雾缭绕的山中深处。
4. 款:叩击,敲门。
5. 幽关:幽静的山门或门户。
6. 仙翁:仙人,此处指子虚。
7. 不许:不允许。
8. 凡人:普通的人。
9. 识:认识。
10. 红尘:世俗的世界。
11. 肯:愿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访寻子虚洞主为线索,描绘了作者追寻神仙隐逸世界的奇妙旅程。开篇的“晓入千山与万山”表现出诗人渴望探寻神秘仙境的决心和勇气。第二句“白云深处款幽关”则描绘出在云雾缭绕、群山环绕的山中,寻找那片神秘的领域。接下来的两句“仙翁不许凡人识,走出红尘不肯还”,则是诗人的想象,寓指得道高人不可轻易让人发现其住所,也反映了世俗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子虚不遇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王阮虽为太学博士,但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现状和权力斗争,选择了退隐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心境较为恬淡、闲适,但也充满了孤独和无奈。《访子虚不遇一首》正是这一时期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然而,随着金国势力的逐渐壮大,南宋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关切。王阮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也曾在诗中表达过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