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感一首
不是功难立,其如兴自阑。
为贫姑寸禄,渐喜得闲官。
天下兵戈满,壶中日月宽。
慇懃除夜雪,衰谢莫能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容易立下大功,只是因为兴致阑珊。
为了生活姑且去争取一点俸禄,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清闲的官职。
虽然天下面临战乱,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却感觉天地宽广。
除夕之夜深情地扫雪,却因为年老体衰而无法尽情欢乐。
去完善
释义
1. 功难立:意指建功立业非常艰难。
2. 兴自阑:指兴致逐渐消退。
3. 为贫姑寸禄:为了生活所迫而暂时接受微薄的俸禄。姑,姑且;禄,俸禄。
4. 闲官:闲职的官员,没有实质性的职责。
5. 兵戈:兵器,此处代指战争。
6. 壶中日月宽:典出《神仙传·壶公》。相传三国时蜀国一人,在街市上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人有疾苦,往往手取药丸,投之于壶。其去则壶口闭塞,固不复开矣。后有患疮痍者,取石置病处,过一夜,启之已失石矣。如此十余日,情状如初。壶中有日月星辰,中有天地宫府,故曰壶中日月宽。这里借指远离世俗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
7. 慇懃除夜雪:指除夕夜飘落的大雪。慇懃,恳切; 深挚。
8. 衰谢:衰老凋谢,这里指诗人自己年岁渐高。
去完善
赏析
《除夕有感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对国家局势和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联“不是功难立,其如兴自阑”,意味着并非建功立业不易,而是兴致索然而半途而废。诗人以此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颔联“为贫姑寸禄,渐喜得闲官”,则描绘了因贫困而不得不暂时求取微薄的俸禄,逐渐接受了闲散官员的职位。颈联“天下兵戈满,壶中日月宽”,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忧虑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尾联“殷勤除夜雪,衰谢莫能欢”,则在除夕之夜漫天飘雪的情景下,流露出诗人因年岁老去而难以欢愉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有感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59年,即宋理宗宝祐七年。在这一年里,蒙古帝国开始大规模进攻南宋,局势动荡不安。
王阮在当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他目睹了国家面临的危局,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这一时期的他,正在江西、湖南等地任职,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在他的任期内,曾多次上疏朝廷,提议改革政治、加强国防,但未能得到重视。
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刻,王阮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除夕有感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宋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