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

标题包含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
平楚皆膏壤,成汤忽旱年。 人知圣虑切,恩遣使臣宣。 乙卯饥荒后,长沙富庶全。 纪年四十载,斗米二三钱。 县县人烟密,村村景物妍。 朱蹄骄柳陌,金镫丽花钿。 习此民成懒,加之吏不虔。 力耕终苟且,劝课或迁延。 绿野田多旷,潢池恶未悛。 曷尝修稼政,但见饰宾筵。 丰稔时难保,盈虚理有还。 自应成赤地,安得咎苍天。 义廪真良法,皇家以备先。 积仓何止万,存数仅余千。 滥以疏庸迹,来司歛散权。 一身初抵此,四顾但茫然。 奏发常平弊,财蒙内帑捐。 敢云呈敏手,幸免奋空拳。 蔑问秦输闭,专稽稷懋迁。 陆修流马运,水作泛舟连。 凡属灾伤事,深将利害研。 兼并勤告谕,商旅渐喧阗。 市直虽翔踊,官收却痛蠲。 北来因鼎粟,南至出渠船。 稍稍收成廪,纷纷出著鞭。 起于衡岳趾,环厥洞庭舷。 湖北疆参错,江西境接联。 里虽千万远,身亦再三遄。 必务经行徧,深防赈给偏。 规模颁郡吏,出纳谨乡贤。 敢避风兼雨,周爰陌与阡。 有时沉水底,镇日上山巅。 不复通舟楫,宁容坐马鞯。 屐多穿石仄,裳惯湿河壖。 江步时时到,村虚日日穿。 救头方甚急,援手讵辞胼。 畴昔虽多病,驰驱却自痊。 已成迷晓夜,不复惮山川。 松迳行时盖,杨花坐处毡。 光华虽备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土地都是膏腴之壤,突然成汤年间遭遇旱灾。人们知道皇帝的忧虑深切,于是派遣使臣们去宣布皇恩。在经历丁卯年的饥荒之后,长沙地区的富裕景象重现在眼前。经过了四十个年头,一斗米只卖两三钱。每县人口众多,每个乡村景色优美。繁荣富饶之中,百姓变得懒惰,官员们也显得不尽职尽责。农民虽然努力耕种,但依然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而劝课农桑的政策也常常被拖延。田野间绿意盎然,但恶势力依然存在,未曾悔改。什么时候才能完善农业政策,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呢?丰收的喜悦难以长久保持,世事总是有着盈满则亏的规律。这片曾经丰收的土地如今陷入困境,我们怎么能责怪苍天的不公呢?国家的义廪政策是很好的做法,但皇家储备的粮食并不够。仓库里的粮食并不少,但却只能满足千分之一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来到这里,接手管理粮食的征收和发放工作,面对一片茫然。上奏揭发常平仓的问题,希望得到皇室的内帑捐献。不敢说自己带来了敏睿的思考,只希望能尽力而为。不再询问秦国输送的情况,专心关注谷物产量的增加。用陆地的车辆运送物资,用水路连结运输。凡是遇到灾害的事情,都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于土地的兼并问题要勤于告诫劝导,逐渐恢复商业的活力。市场价格虽然有波动,但政府收入却被大幅减少。从北方运来的粮食因为储存问题,南边的运输情况也十分堪忧。收成虽然有限,但还是发放了救济粮。一切始于衡岳,环绕着洞庭湖,湖北、江西的疆界参差错落。虽然距离遥远,但我还是多次往返于其间。一定要确保所有的地区都能得到救援,防止救助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制度的实施依赖于地方的官员,他们的行为必须谨慎小心。我也不能害怕风雨,走遍各个角落。有时候在水底摸索前行,有时候整天都在山上攀登。不再依靠船只,也不愿意再骑马了。鞋子踩遍了石头,衣裳也湿透了。经常来到江边,穿过一个个空虚的村庄。救急如救火,我宁愿承受艰苦的工作。虽然过去身体不好,但现在为了救人,病痛反而自愈了。我已经习惯了夜以继日的奔波,无论是山林还是河流都不再害怕。头顶松荫,脚底杨花,无论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平楚:指楚地的平原地区。 2. 膏壤:肥沃的土地。 3. 成汤:指商朝的建立者汤。 4. 旱年:干旱的年份。 5. 人知圣虑切:百姓知道皇帝对灾情十分关心。 6. 恩遣使臣宣:派遣使者去宣传皇帝的恩典。 7. 乙卯:指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8. 长沙:这里指的是湖南省的长沙市。 9. 全:指富饶。 10. 纪年:记载年份。 11. 斗米二三钱:一斗米只值二三十文钱,表示物价低廉。 12. 人烟密:人口密集。 13. 柳陌:指道路两旁的柳树。 14. 金镫丽花钿:形容女子头戴华丽的首饰。 15. 力耕:努力耕作。 16. 苟且:勉强应付。 17. 劝课:鼓励和督促人民从事农业。 18. 迁延:拖延。 19. 绿野田多旷:田野里的田地有很多是荒废的。 20. 潢池:低洼积水的地方。 21. 未悛:没有改变。 22. 曷尝修稼政:哪里曾经有过治理农业的政策。 23. 但见饰宾筵:只看到装饰豪华的宴会。 24. 丰稔:丰收。 25. 盈虚:满和空,指粮食的丰歉。 26. 理有还: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27. 赤地:庄稼被烧光,土地变成红色,这里指庄稼歉收。 28. 安得咎苍天:怎么能怪罪于上天呢? 29. 义廪:公益粮仓。 30. 皇家以备先:皇室用来防备灾荒的措施。 31. 积仓:储存粮食的仓库。 32. 何止万:至少有上万石。 33. 存数仅余千:现存的粮食只有一千石左右。 34. 疏庸迹:指的是怠慢和疏忽的工作表现。 35. 司歛散权:主管征收和发放粮食的权力。 36. 四顾但茫然:环顾四周,感到一片迷茫。 37. 奏发:上奏揭露。 38. 常平弊:常平仓的管理弊端。 39. 财蒙内帑捐:财政依靠国库的钱。 40. 敢云呈敏手:我敢说我已经展现出了敏捷的手腕。 41. 幸免奋空拳:幸好还没有完全束手无策。 42. 蔑问秦输闭:秦国征收谷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 专稽稷懋迁:专门调查和记录稷谷的产量和流通情况。 44. 陆修流马运:通过陆地运输的方式运送粮食。 45. 水作泛舟连:通过水路运输的方式运送粮食。 46. 凡属灾伤事:所有跟灾害有关的事情。 47. 深将利害研:深入探讨事情的利弊得失。 48. 兼并勤告谕:对于土地兼并的现象,要勤于向老百姓传达政府的告诫和命令。 49. 商旅渐喧阗: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 50. 市直虽翔踊:市场价格虽然波动较大。 51. 官收却痛蠲:政府征收的粮食却要大力减免。 52. 北来因鼎粟:北方的粮食通过鼎山漕运南下。 53. 南至出渠船:南方的粮食通过渠道船只运往各地。 54. 稍稍收成廪:渐渐有了收成,储存在粮仓里。 55. 纷纷出著鞭:农民们纷纷行动起来。 56. 起于衡岳趾:从衡山脚下的地方开始。 57. 环厥洞庭舷:环绕洞庭湖。 58. 湖北疆参错:湖北省的疆界相互交错。 59. 江西境接联:江西省的疆界相连。 60. 里虽千万远:即使距离有千里之远。 61. 身亦再三遄:我也会多次往返。 62. 必务经行徧:一定要确保所有的地区都巡查一遍。 63. 深防赈给偏:防止救济物资的分配不均。 64. 规模颁郡吏:制定规范颁布给各郡的官员。 65. 出纳谨乡贤:收支要严格按照规定由乡绅管理。 66. 敢避风兼雨:风雨无阻,不怕艰难困苦。 67. 周爰陌与阡:在田间的小路上来回穿梭。 68. 有时沉水底:有时候因为洪水等原因无法通行。 69. 镇日上山巅:整日整夜都在山上行走。 70. 不复通舟楫:不再依赖船只。 71. 宁容坐马鞯:不能忍受骑马的时候屁股受罪。 72. 屐多穿石仄:走路的时候经常踩在陡峭的石子上。 73. 裳惯湿河壖:衣服经常被河边的水打湿。 74. 江步时时到:时常走在江边的小路上。 75. 村虚日日穿:每天都穿过村子。 76. 救头方甚急:救助百姓的紧急措施。 77. 援手讵辞胼:伸出援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78. 畴昔虽多病:以前虽然身体不太好。 79. 驰驱却自痊:但是因为奔波劳累反而让我的身体更加健康。 80. 已成迷晓夜:经常在黎明时分迷失方向。 81. 不复惮山川:不再畏惧山川的阻隔。 82. 松迳行时盖:行走在松林间的时候经常被松树遮盖住。 83. 杨花坐处毡:坐在杨树下就像是坐在毛毯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作者是南宋诗人王阮。诗题中的“代胡仓”指作者受人之托代写诗歌,而“胡仓”则是负责管理仓储的官员。“圣德惠民”则体现了诗人对皇家的赞美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首联“平楚皆膏壤,成汤忽旱年。”描绘了荆楚之地本是肥沃的土地,却突然遭遇旱灾的情景,为下文叙述灾情铺垫。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描写皇上关怀百姓,一是派遣使者(自己)向民间传达皇上的恩典;二是描述湖南一带在灾后40年的富饶景象,以及其丰收时的粮价平稳,表现皇上的仁爱带给民众的福祉。 然而,虽然地方富饶、物价平稳,由于农业管理的懈怠和官吏的不敬职,导致民众惰性滋生,农业生产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诗人提出“义廪真良法,皇家以备先。”表明应该实行公平的仓储政策,以确保在灾荒之年,能及时救助百姓。 接着诗人讲述了自己上任后的所见所闻,虽承蒙皇上的信任和关爱,深感职责重大。他调查灾情,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便真正落实皇上的仁政。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灾区形势有所改善,民众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最后诗人以“松迳行时盖,杨花坐处毡。”总结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忠诚履行职责的决心和毅力。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皇上的圣德和官吏的努力,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一时期,王阮经历了宋朝的衰落和金人的侵略,深感民生疾苦。他在任地方官期间,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对民众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一首》,以表达对圣上仁慈为怀、关心民瘼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与金国对峙的历史阶段。在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局势仍然紧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福祉的追求,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