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武夷冲佑观一首

标题包含
题武夷冲佑观一首
九折湍溪九折山,玉簪罗带互回环。 若为脱得红尘网,来结疎茆一两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曲折蜿蜒的小溪流过山岭,就像绿色的簪子和丝带相互交织。如果我能摆脱世俗的烦恼,我会选择在这里建造一间小茅屋,享受悠闲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武夷: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大红袍的产地。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2. 冲佑观:位于武夷山中的一座道观,据说建于宋代。 3. 九折:形容道路曲折难行。 4. 湍溪:湍急的溪流,指武夷山中的水流。 5. 玉簪:原指玉石制成的簪子,此处借指美丽的风景。 6. 罗带:丝织的腰带,比喻山脉连绵不断。 7. 互回环:相互环绕的意思。 8. 若为:如果为了,表示假设的语气。 9. 脱得:脱离,摆脱。 10. 红尘网:比喻繁华俗世的烦恼与束缚。 11. 来结:来到建立的地方。 12. 踈茆:稀疏的茅草屋。 13. 一两间:一两所,意指简陋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冲佑观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间的思绪与感悟。首句“九折湍溪九折山”通过描绘九曲十八弯的溪流和山脉,展现出武夷山水的壮丽景象。次句“玉簪罗带互回环”则以玉簪、罗带等比喻手法,进一步勾勒出游人穿梭其中,流连忘返的场景。 接着,诗人以“若为脱得红尘网”发问,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忧虑。而尾句“来结踈茆一两间”则表明了作者渴望在自然山水中寻找一片宁静的心境,以挣脱尘世纷扰的愿望。整首诗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有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超脱尘世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武夷冲佑观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所作。当时,王阮正处于官场失意、四处游历的时期。他的父亲去世后,他辞官回乡守孝,期间游览了武夷山,并在武夷冲佑观留下了这首诗歌。 在南宋时期,朝廷腐败、外患严重,民众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王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对朝廷的腐朽无能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山水的美好抱有向往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