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戴倅韵寄苗侯一首

标题包含
和戴倅韵寄苗侯一首
灵壁归师愤已平,黄河戍役又虚声。 人言万事总由命,天设五材难去兵。 国有典刑元老在,地无形势大江横。 西风若得淮南信,烦致空山慰客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灵璧县的老师已经平息了愤怒,驻守黄河的士兵们仍在虚张声势。 人们都说万物皆由命运主宰,但天生五材却不能消除战争。 国家有法律,以正典刑,老人依然健在;大地没有明显的地形优势,而长江却横亘其中。 秋风如果能带来淮河南部的消息,请麻烦传达给孤独的山里人,安慰他们客居他乡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灵壁:地名,即安徽省灵璧县。 2. 归师愤已平:此处指北宋时期边境的战事平息。 3. 黄河戍役又虚声:黄河边的军事防备只是虚张声势。 4. 五材:中国古代对金、木、水、火、土五种材料的称谓,泛指一切物资资源。 5. 典刑:国家的法律制度。 6. 元老:资历深、威望高的老人,这里指有才干的老臣。 7. 淮南:地名,此处指南宋时期的淮南地区。 8. 空山:空旷的山野,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王阮的这首《和戴倅韵寄苗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通过灵壁、黄河等地理名词描绘了国家边患的现状,紧接着诗人提出人们的宿命论观点,认为万事皆由命运决定,但天命亦难以消除战争。第三句以国家的法律刑罚比喻元老的作用,表明国家的治理需要元老的智慧和经验。第四句用“地无形势大江横”表达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强调地理位置对国家安危的影响。结尾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希望借助秋风传递信息,安慰远方的朋友。整首诗既有对国家治理的冷静观察,也有对友谊的热烈期盼,体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和高远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戴倅韵寄苗侯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190年至126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王阮作为一名文人,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曾在朝廷担任官职,但因与权臣不和而被罢免。此后,他隐居于江南一带,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隐逸期间,王阮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苗侯。他们一同探讨文学、交流思想,抒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王阮以戴倅(宋代诗人)的诗韵为基础,表达了对苗侯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