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溪山堂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溪山堂三首 其二
出去真危道,归来适醉乡。 田分禾穗合,江落木阴凉。 璇极随心阔,铜壶入梦长。 一从轻卓鲁,方悟有羲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崎岖险峻的道路,回到轻松愉快的家园。 田地里丰收的稻谷一片祥和,江边树木带来清凉。 天空随着心灵开阔,梦境中时间漫长。 跟随轻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才领悟到有自然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出去真危道:指离开繁华的城市,到险峻的地方去。真危,真乃危险,形容道路险峻。 2. 归来适醉乡:回到故乡,过上了舒适的生活。适,适合;醉乡,指酒乡,借指安逸的生活。 3. 田分禾穗合:田间禾穗丰收的景象。分,分开;禾穗,稻谷的穗子。合,聚合,这里是丰收的意思。 4. 江落木阴凉:江边的树木在阳光下投下阴影,带来凉爽的感觉。落,落下;木阴,树木的阴影。 5. 璇极随心阔:形容心境开阔,如同天上的北极星一般高远。璇极,北极星;随,随着;心阔,心境开阔。 6. 铜壶入梦长:深夜时分,思念故乡的心情愈发强烈。铜壶,古代计时器,这里代指时间;入梦,进入梦境。 7. 一从轻卓鲁:自从放弃世俗名利,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从,自从;轻卓鲁,轻松地抛弃世俗名利。 8. 方悟有羲黄:才明白人生真谛,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方悟,才领悟;羲黄,指伏羲和神农,象征古代的美好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溪山堂三首·其二》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内心感悟。“出去真危道,归来适醉乡”两句表达出诗人出游的艰辛和归来的欢愉。接着,“田分禾穗合,江落木阴凉”则形象地描绘了田间丰收的景象和江边凉爽的氛围。 在颈联“璇极随心阔,铜壶入梦长”中,诗人借“璇极”与“铜壶”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心境的宽慰和对梦境的追求。最后,尾联“一从轻卓鲁,方悟有羲黄”则是诗人的点睛之笔,寓指只有抛开世俗纷扰,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体会到古代贤人羲皇的精神境界。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刻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山堂三首·其二》是南宋诗人王阮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中叶,国家内外交困,战乱频仍之际。王阮身处江南水乡,将自然山水与个人情感结合,抒发了他对故乡景色的热爱和对战乱岁月的忧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王阮担任地方官员,负责治理百姓、防御战乱。他亲眼目睹了战乱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深感忧虑。然而,他也坚信山水之间的美景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提振人们的士气。因此,他将个人情感融入溪山堂的美景之中,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期许。 在王阮所处的时代,南宋中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人屡屡南下侵扰,国家内外交困。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溪山堂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