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槐堂二首

标题包含
槐堂二首
郁郁庭柯已百年,相传勿翦岂徒然。 曾棲鸾凤枝条耸,直傍云霄雨露偏。 彩制乍惊增昔构,佳名还喜契台躔。 故知异日思贵爱,争指新堂说二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傅察(1089年-1126年),字公晦,北宋末年著名文人,历任国子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他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受到时人的赞誉。 傅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庭院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已有百年的历史,相传这棵树不要剪除并非毫无道理。 它曾经栖息过凤凰和神龙,枝叶高耸入云,得到了充沛的阳光和雨露滋润。 现在它的美丽令人惊叹,足以胜过过去的建筑,而且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与天文台的和谐相称。 因此可以预知未来会有很多人赞美和喜欢它,也会有人指着新造的厅堂谈论这里的两位才子。
去完善
释义
1. 槐堂:诗人以槐树命名的宅院。 2. 二首:诗共有两首,这里给出的是第一首。 3.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此指槐树。 4. 勿翦:不要剪除,表示对槐树的尊重。 5. 鸾凤:凤凰,寓意尊贵和高洁。 6. 枝条耸:形容槐树枝繁叶茂,挺拔向上。 7. 彩制:色彩鲜艳的材料。 8. 乍惊:突然吃惊。 9. 昔构:古老的建筑。 10. 佳名:美好的名称。 11. 台躔:星次,寓意贵人的身份。 12. 异日:未来某一天。 13. 争指:竞相指点。 14. 新堂:诗人新建的槐堂。 15. 二贤:傅察和另一位尚未提及的贤人。
去完善
赏析
《槐堂二首》是一首描绘槐树庭院的诗篇。诗人傅察以槐树为载体,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传承。诗中通过对槐树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第一句“郁郁庭柯已百年”,描述了槐树庭院的悠久历史和家族积淀。诗人用“已百年”来形容槐树的成长历程,暗示着家族的传承与历史。 第二句“相传勿翦岂徒然”,讲述了槐树在家族中的重要性。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剪除槐树,因为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第三、四句“曾棲鸾凤枝条耸,直傍云霄雨露偏”,通过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槐树的高大挺拔和受到的特殊待遇。诗人将槐树比作凤凰,暗示其具有高贵气质和显赫地位。 第五、六句“彩制乍惊增昔构,佳名还喜契台躔”,描述了槐树在建筑上的应用。诗人提到彩制的构造增加了原有的结构,而佳名也契合了天文台的寓意,进一步强调了槐树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两句“故知异日思贵爱,争指新堂说二贤”,意味着在未来,人们会怀念这位贤明的家族领袖,也会向后来人讲述这段美好的故事。诗人以此表达了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槐堂二首》是宋代诗人傅察创作的组诗作品,主要创作于公元1127年至114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动荡时期。作者傅察本人则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忠臣,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以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金国攻陷汴京,北宋覆灭,南宋初立。傅察虽为南宋官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面对北方民族南侵的严峻形势下,他深切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安危,通过《槐堂二首》这组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 在诗中,傅察借“槐堂”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表达了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儒家士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此外,在这一时期,宋金两国的关系复杂多变,时而和谈、时而战争。傅察在诗中传达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面对侵略者时的坚定决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总的来说,傅察的《槐堂二首》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的创作不仅受到个人人生际遇的影响,还与整个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组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又能了解到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