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感怀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
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畔的春天渐行渐远,陕西一带傍晚的雨丝细密而微弱。登高望远,让人发愁这美景即将消逝,而那烟雾笼罩的树木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愈发美丽。
去完善
释义
《长安春望感怀》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灞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灞水之滨,自古以来是送别的地方。
2. 春波:春天的水流,这里指灞水的波光。
3. 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这里代指长安地区。
4. 暮雨:傍晚的雨。
5. 凭高:登高地眺望。
6. 愁绝:极度忧愁。
7.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8. 斜晖: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春望感怀》是北宋著名文人寇准的一首描绘长安春日景象的诗词。首句“灞岸春波远”以长长的河水为线索,描述了春天时灞水两岸的美丽景色。而第二句“秦川暮雨微”则通过黄昏时的蒙蒙细雨,展现出了古都长安的宁静与苍茫。第三句“凭高正愁绝”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情,既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美丽的景致所产生的感慨,也传达出他对人生际遇、时光流逝的愁绪。最后一句“烟树更斜晖”则以黄昏时分雾霭中的树木和夕阳余晖相互映衬,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整首诗以其生动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长安春天的美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春望感怀》这首古诗是寇准在北宋时期所创作的。当时的寇准位居宰相高位,却因为与皇帝意见不合而遭到排挤,最终被贬到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在这个人生的低谷期,寇准怀着感慨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以"长安春望"为题,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其中"草木年年绿,花开复旧时"描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美好景象,象征着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重回故地、重展宏图的信念。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初期经历了战乱之后,国家政权逐渐巩固,经济逐渐繁荣。然而,寇准却在朝廷内部斗争中受到了排挤,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然而,正是在这种逆境中,寇准展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