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何子应竹君轩

标题包含
题何子应竹君轩
苔连深竹楚江干,分与幽人宴坐看。映得图书终日翠,凄成风雨未秋寒。渭川昔漫誇千亩,锦里今须种数竿。移取辟疆园畔去,免教童子报平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号浮溪居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汪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后...查看更多
咚小咚呀
去完善

译文
苔藓蔓延到竹林深处,给那些悠闲的人提供了观赏的机会。它使图书看起来更加翠绿,在风雨来临时,使人感到并不那么寒冷。在陕西的山谷中曾经有过许多竹子,但现在在四川却需要重新种植。把竹子移植到院子的一角,可以让小孩子不再担心家里的安全。
咚小咚呀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何子应:古人的名字,是竹君轩的主人。 3. 竹君轩:以竹子为主题的庭院或建筑。 4. 苔连深竹楚江干:苔藓连接着茂密的竹林,展现在江边。这里“苔”指的是地衣植物,“深竹”指的是密集的竹林,“楚江干”指长江边的地方。 5. 分与幽人宴坐看:让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这些竹子。“幽人”指的是隐士或者喜爱宁静的人。 6. 映得图书终日翠:竹子让房间里的图书显得整日都是翠绿的。这里的“图书”可以理解为书房里的书卷或者文墨,而“终日翠”表示绿意盎然。 7. 凄成风雨未秋寒:竹子在风雨中并不显出秋天的寒冷。“凄成”指秋天的凄凉景象,“未秋寒”则表明竹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生机。 8. 渭川昔漫誇千亩:渭川地区曾经大面积种植竹子。渭川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方,被誉为竹子之乡。 9. 锦里今须种数竿:锦里这样的繁华都市应该多种一些竹子。锦里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著名的商业区。 10. 移取辟疆园畔去:建议将竹子移植到辟疆园附近。这里“辟疆园”是一个假想的园林名称,代表美好的景观。 11. 免教童子报平安:让孩子们不用为了庆祝平安而报告喜讯。这里“童子”指的是年轻的侍从,“平安”在古代有祈求幸福安康的意思。
咚小咚呀
去完善
赏析
《题何子应竹君轩》是一首描绘竹子与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首先描绘了幽静的环境中,何子应在竹林深处怡然自得地欣赏着竹子的画面。接下来,诗人通过观察竹影映射到图书上和感受到风吹竹叶的声音,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宁静之美。同时,诗人提到了唐代杜甫《渭川田家》中的“渭川千亩”与宋代陆游《游锦屏山》的锦里之竹,以此衬托出何子应竹君轩中的竹子更显优雅和独特。最后,诗人想象将竹子移植到戴叔伦故居(戴叔伦为南朝著名隐士)的周边,这样就不需要再让孩子们担心竹子的生长状况并前来报告了。整首诗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竹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于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咚小咚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汪藻的《题何子应竹君轩》这首诗是他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时所创作的。这一年,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武昌令,心中抑郁不平。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士大夫文人多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汪藻却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立场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他与当时的名臣何子应相交甚好,常常一起畅谈天下大事。在何子应的竹君轩中,他们一同欣赏着翠竹的挺拔英姿,感慨万千。 在这首诗中,汪藻以竹子的高洁、正直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品质,同时也借竹子的坚韧生命力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末年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汪藻本人在这一时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咚小咚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