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待月不至)
天淡一帘秋,明月几时来得。何事桂底香近,把清光邀勒。
人间明晦总由天,何必问通塞。且为人如月好,醉莫分南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景色淡然而宁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那轮明亮的圆月。为什么临近中秋的时候,桂花的香气就会如此浓郁?这是想把那清朗的月光邀请出来吗?
人间的光明和暗淡总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询问道路的畅通或堵塞。就让我们的生活像月亮一样美好吧,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可以沉浸在美酒中。

去完善
释义
1. 待月不至:等待月亮出现却没有出现。
2. 天淡一帘秋:天空辽阔平静,像是一帘秋色。
3. 明月几时来得:什么时候月亮才会出来。
4. 何事桂底香近:为什么桂花香气弥漫,好像月亮已经接近了。
5. 把清光邀勒:想把清澈的月光邀请来。
6. 人间明晦总由天:人间的明亮和昏暗总是由天决定。
7. 何必问通塞:没有必要询问道路的畅通与否。
8. 且为人如月好:人们应该像月亮一样美好。
9. 醉莫分南北:醉了就不要分北方和南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一格。开篇写“天淡一帘秋”和“明月几时得”,既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又表现出期盼月圆人团聚的心情。词人以问句表达出了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明月的期待。而“何事桂底香近,把清光邀勒”一句则意味着无论月圆与否,人们都希望能够共享美好时光。下片借明月抒发了人生哲理:人间世事变幻莫测,如同月亮的圆缺不定,应当顺其自然。最后两句“且为人如月好,醉莫分南北”则是词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愿意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而并非因地域、身份等问题产生隔阂。整首词充满哲学意味,展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好事近(待月不至)》程垓这首词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当时正处于金朝南侵、朝廷偏安江南的动荡时期。程垓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曾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直到晚年才得以进入官场。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等待月亮升起而未能如愿的心情写照。在诗人的笔下,月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理想的实现,而“待月不至”则象征着他人生际遇中的种种无奈与失落。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如人们喜欢在月圆之时相聚、赏月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