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
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醒后感觉无所寄托。
清晨小雨停歇,春意显得单薄。
杯中美酒四处飘零,连日来欢愉荡然无存。
试着细数花瓣,探问花朵的心情如何?
为谁绽放,为谁凋零?
刚要发愁。
并非花儿无情,
花儿原本嘲笑人的孤寂。
昔日繁花的景象,至今仍在寒冷梦境中难以寄托。
春风吹拂着燕麦草,又有几人被惊醒呢?
面对花朵感到羞愧,替花朵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程垓: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
2. 碧牡丹:词牌名。
3. 情无著:心情无法寄托。
4. 晓雨:清晨的雨水。
5. 春寒弱:春天的寒气减弱。
6. 酒盏飘零:形容饮酒作乐的生活飘忽不定。
7. 顿疏:突然减少。
8. 花枝:指花朵。
9. 此情何若:这种情况如何。
10. 为谁开,为谁落:为何花开花落。
11. 愁却:忧愁起来。
12. 花情薄:指花朵的生命短暂。
13. 花元笑人萧索:花朵嘲笑人的落寞。
14. 旧观千红:过去观赏过无数的花朵。
15. 冷梦难托:难以寄托冷却的梦想。
16. 燕麦春风:指春风吹拂下的燕麦田。
17. 惊觉:惊讶地察觉。
18. 对花羞:面对花朵感到羞愧。
19. 为花恶:厌恶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碧牡丹”为题,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词人通过描绘春景与自身的情感交织,抒发了内心的感慨。首先,词人以“睡起情无著”开篇,展现了醒来后的迷茫心境,接着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如“晓雨尽,春寒弱”,进一步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词人以“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描述了醉酒的生活,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同时,通过对花的询问,如“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困惑和对生活的无奈。
紧接着,词人以“花元笑人萧索”表明花儿并未嘲笑人的落寞,而是人对花儿的误解。随后,通过回忆过去的美景,如“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最后,词人以“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描绘了春风吹拂下的美景,并以此表达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景物,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牡丹》是南宋词人程垓创作的一首婉约派名篇。这首词创作于南宋后期,时值金兵侵略,民生凋敝,家国离乱之际。程垓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幕僚生涯。这首词正是他在这段时间里,对家国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的凝聚之作。
南宋后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分裂,政权腐朽。程垓作为一个胸怀壮志的知识分子,目睹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疾苦,心中充满悲愤。然而,身处战乱之中,他的个人命运也颇受波折。在这首词中,他将个人的苦难与国家的灾难紧密相连,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碧牡丹》一词中,程垓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他以牡丹这一象征富贵荣华的植物为题,反衬出战火纷飞下百姓的悲惨生活。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词既有对国家危亡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充分展示了程垓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