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赋芍药)
杜鹃啼老春红,翠阴满眼愁无奈。飞来何处,凤軿鸾驭,霞裾云佩。风槛娇凭,露梢慵亸,酒浓微退。念洛阳人去,香魂又返,依然是,风流在。
银烛光摇彩翠。画堂深、莫辞沈醉。十年一觉,扬州春梦,离愁似海。浩态难留,粉香吹散,几时重会。向尊前笑折,一枝红玉,帽檐斜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鹃鸟啼泣着春天的离去,满眼的绿色中透露着深深的忧虑。它们是从何而来呢?身着华丽服饰的车驾和鸾凤,犹如朝霞和浮云。它们以风为栏,倚靠着露滴,渐渐从酒意中清醒过来。想起洛阳的花儿凋零,它们的香气却仍在,依旧保留着曾经的风华。
银烛的光影摇曳着色彩,似乎映照出画中的世界。这景象使我陶醉,我毫不介意沉醉其中。曾经的扬州之梦已经过去了十年,离别的忧愁仿佛无边的海洋。那些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长久留存,如同花粉的香气终会消散。何时我们才能够再次相会呢?向着那酒杯前的欢声笑语,我微笑着摘下了一朵红花,戴在了帽子的一角。

去完善
释义
1. 水龙吟:词牌名。
2. 杜鹃啼老春红:杜鹃鸟鸣叫着,春天即将离去。
3. 翠阴:绿色的阴影,这里指绿叶。
4. 凤軿鸾驭:凤凰车驾,比喻美好的事物。
5. 霞裾云佩:形容华丽的服饰。
6. 风槛:有风的栏杆。
7. 露梢慵亸:形容芍药花在露水中低垂的样子。
8. 洛阳人:指洛阳的牡丹花。
9. 香魂又返:指芍药的香气。
10. 银烛光摇彩翠:形容蜡烛的光亮照映出芍药花的色彩。
11. 扬州春梦:指扬州的美景。
12. 浩态难留:指芍药花的美丽难以长久保持。
13. 粉香吹散:指芍药花的香气消散。
14. 红玉:红色的玉石,这里指芍药花。
15. 帽檐斜戴:指将芍药花插在帽子的一侧。

去完善
赏析
《水龙吟·赋芍药》是南宋词人卢祖皋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芍药为题材,通过对芍药的描绘,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
上阙描写了芍药的美丽姿态。杜鹃啼老春红,意味着春天的离去;翠阴满眼则描绘了夏日的郁郁葱葱。这时,飞来一阵凤軿鸾驭,霞裾云佩的美好景象,暗示着芍药的绚烂夺目。风槛娇凭、露梢慵亸等词语展现出芍药那略带慵懒的美丽。这种美丽无法挽留,让人感叹洛阳人已去,但芍药依然保留着那份风流。
下阙进一步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银烛光摇彩翠的华美景色,使人陶醉于其中。然而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扬州的繁华如梦一场,留给人的只有离愁似海的感慨。即便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留存,人们仍然期待再次相遇。于是,词人在结尾处写道:向尊前笑折,一枝红玉,帽檐斜戴。象征着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与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赋芍药)》这首古诗是南宋著名词人卢祖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卢祖皋本是一位文人雅士,但因时代变迁,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首古诗中,他通过对芍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订立了“绍兴和议”,双方暂时保持了和平共处的状态。然而,这种和平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之后,金国撕毁协议,再次南下侵犯南宋。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祖皋的诗词创作也逐渐转向了悲凉、哀愁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尽管如此,卢祖皋在诗中依然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以芍药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像芍药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也反映了卢祖皋作为一个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