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伯承题恂恂轩
可但温恭九族敦,平生乡党更恂恂。
山林得趣身长健,门馆无私物自春。
一室琴尊对咸籍,百年胶漆付雷陈。
共传宅相工题品,未数东坡德有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可但温和恭敬地对待九族和亲厚之人,平常日子里,在乡亲之间更显谦逊有礼。
身处山林,领略其美妙,保持身心康健;开设书院,无私授业,万物自然欣欣向荣。
在一个房间中置琴设酒,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共享高雅生活;一百年的深情厚谊,如同粘合剂般紧密相连,交付给值得信赖的朋友。
共同赞誉这处居所完美无缺,无需细数苏东坡那高尚品德的邻居。
去完善
释义
1. 可但:也可以,表示假设的让步条件。
2. 温恭:温顺恭敬的样子。
3. 九族:泛指家族、亲族。
4. 敦:敦厚,朴实。
5. 乡党:乡里、乡亲。
6. 恂恂:诚实谦逊的样子。
7. 山林:这里指的是退隐的山林生活。
8. 得趣:得到乐趣。
9. 门馆:家塾或私塾。
10. 无私:公正不偏袒。
11. 胶漆:比喻友情深厚。
12. 雷陈:唐代诗人雷大简和陈则两人相交情深,后世以“雷陈”为朋友情深的代名词。
13. 宅相:指住宅风水。
14. 题品:评论、品鉴。
15. 未数:不算。
16. 东坡:北宋著名文人苏轼,号东坡居士。
17. 德有邻: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道德上有德行的人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身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苏伯承题恂恂轩”,表达了诗人与苏伯承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恂恂轩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可但温恭九族敦,平生乡党更恂恂”表达出诗人对于九族和睦、平易近人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其对于友人苏伯承谦逊和善的品质的高度认可。接下来“山林得趣身长健,门馆无私物自春”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山林生活,其中隐含了诗人对于品行高洁、刚正不阿的人生的追求。
而后面的诗句“一室琴尊对咸籍,百年胶漆付雷陈”则是表现诗人和苏伯承之间情谊深厚的画面。诗人用琴和酒这种高雅的物质形态寄托了他们之间永恒的友谊。而最后的诗句“共传宅相工题品,未数东坡德有邻”则表现出诗人在心中的理想人格,其中包含了对苏轼等人品格的赞美和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认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苏伯承题恂恂轩》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时期(约1189-1194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个时期,黄公度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溢,忧国忧民之心亦跃然纸上。他在这个阶段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担任过尚书郎、秘书省正字等职务,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被贬官,这也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南宋光宗时期,虽然政权较为稳定,但与金朝的关系却仍然紧张。此外,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黄公度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以诗词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