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卢赋素馨有遐陬不遇赏拔之叹戏作反之
不入东风桃李群,结根远在瘴江濆。
眼看南国添春色,天遣余波及宝薰。
淡泊直疑梅失素,清幽欲与蕙争芬。
上林托足虽无地,犹有香名万里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在春风中的桃李群中生长,把根扎在遥远的江畔。
眼看着南方增添了春天的色彩,上天让它的影响传播到了这里。
纯净清白,仿佛失去了梅花的本色;幽静宜人,想要和蕙草争艳。
虽然在皇家的园林里没有立足之地,但仍有香名传遍万里。
去完善
释义
1. 洪景卢:南宋文人,字尧弼,号东瓯。
2. 素馨:即茉莉花。
3. 遐陬:边远之地。
4. 不遇赏拔:没有得到赏识和提拔。
5. 反:相反。
6. 东风:春风。
7. 桃李群:指春天的桃李花。
8. 瘴江濆:指南方的瘴气江边。
9. 南国:指江南地区。
10. 宝薰:珍贵的香料。
11. 淡泊:安静淡泊。
12. 失素:失去本色。
13. 清幽:幽静清新。
14. 蕙:蕙草,是一种香草。
15. 上林:古代皇帝游猎的地方,这里指京城。
16. 托足:立足。
17. 无地:没有地方。
18. 香名:香气名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洪景卢赋素馨有遐陬不遇赏拔之叹戏作反之》中,黄公度以素馨花的视角展现了它虽处于偏远之地,但依然能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香气,展示了顽强生命力的主题。诗人首先提到素馨花没有像桃李那样生长在热闹的东郊,而是远离繁华的瘴江边。接着描绘了在南国增添春色的场景中,虽然素馨花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自然的恩赐使得它的香气依然能够传播到远方。然后,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素馨花的淡泊和清幽气质,认为它的纯洁可以与梅花相比拟,而它的清香更可与蕙草一争高下。尽管在上林这样的皇家花园中,素馨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它的名声仍然传遍千里之外,显示出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全诗通过对素馨花的描绘,传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自我、坚持本心的思想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洪景卢赋素馨有遐陬不遇赏拔之叹戏作反之》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公度正身处南宋官场。他曾任国史院编修、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深入了解。在他的官宦生涯中,他关注民生疾苦,提倡改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时期的士人命运密切相关。在当时,士人阶层深受科举制度的束缚,许多有才华的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施展抱负。此外,南宋时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场黑暗,许多有识之士受到排挤和压制。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黄公度在诗中表达的不遇之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