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齐云寺
行李秋将老,停鞭日已西。
深村见人少,孤寺与云齐。
试问沾微禄,何如返故栖。
鸡鸣不成寝,乘月下清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即将来临,时光荏苒不再,我将把马鞭挂起,驻足观看夕阳西下。
在这寂静的小村庄里,行人稀少,只有孤独的寺庙在云端高耸。
我想知道那些为了微薄的俸禄在外奔波的人,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鸡叫的时候我无法入睡,于是趁着月光,沿着清澈的溪水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齐云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境内。
2. 秋将老:指秋天即将结束。
3. 停鞭:放下马鞭,表示停下来休息。
4. 日已西:太阳已经落向西边,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5. 人少:指村庄里的人烟稀少。
6. 微禄:微薄的俸禄,这里指在官场上做小官的俸禄。
7. 故栖:故乡,指离开官场回到故乡。
8. 鸡鸣:公鸡打鸣报晓。
9. 下清溪:沿着清澈的小溪行走。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行李秋将老,停鞭日已西”,以旅途中的行囊和鞭策的动作,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时间流逝之感。诗人将时间和空间融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游子思归的意境。
颔联“深村见人少,孤寺与云齐”,描述的是诗人在山谷深处的所见所闻。人烟稀少的村庄、孤独的寺庙,以及直入云霄的白云,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颈联“试问沾微禄,何如返故栖”,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质疑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是选择留连于名利场中,还是回归故乡追求恬淡的生活,这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体现。
尾联“鸡鸣不成寝,乘月下清溪”,形象描绘出了诗人在山野间的行踪。随着夜幕降临,他难以入睡,索性借着月光独步清溪,表达了诗人的洒脱和不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齐云寺》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金国南侵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黄公度是一位抗金志士,他关注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嘉定年间,南宋政治腐朽,金兵不断南下侵犯疆土,民不聊生。黄公度眼见山河破碎、百姓疾苦,心忧如焚。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宿齐云寺》等诗篇,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乱的痛恨。
当时,南宋与金国的战争不断,双方交战激烈。南宋朝廷对金政策反复无常,朝政腐败,将领无能,导致前线战局屡屡失利。黄公度作为一位文人,虽无法直接参战,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抗金决心。
在《宿齐云寺》这首诗中,黄公度描绘了自己夜宿齐云寺的所见所感。他通过对寺庙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战乱时期的忧思。同时,他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黄公度作为一位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