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惜花

标题包含
惜花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为惜红芳今夜里,不知和月落谁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逐渐增强的东风吹得夕阳西下,一棵桃树在几天内竞相开放。为了珍惜这美丽的景色,我们选择在今夜欣赏;而月亮升起后,这份美好会落在哪户人家呢?
去完善
释义
东风:春风。 渐急:表示风势渐渐增大。 夕阳:指傍晚的太阳。 斜:表示太阳开始下沉,即将落山。 夭桃:形容桃花繁茂美丽。 数日:指桃花开了一段时间。 红芳:此处指盛开的桃花。 和月:伴随着月光。
去完善
赏析
首句“东风渐急夕阳斜”描绘出一幅暮春的景象,借用了春天的象征“桃花”,传达出春光易逝的惆怅之情。作者以“东风渐急”暗示时光荏苒、季节更替之快;而“夕阳斜”则象征美好的事物逐渐走向衰落。紧接着“一树夭桃数日花”表达出桃花在短暂的时间里争艳盛开的美景。“夭桃”是对桃花的美称,同时也暗含青春短暂的意味。 紧接着“为惜红芳今夜里”抒发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红芳”指代桃花,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惋惜美丽的花朵即将凋零,因此决定在今晚去欣赏这盛开的桃花。诗人从内心感到无比痛惜,于是借月色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尾联“不知和月落谁家”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唐代诗人来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即唐朝晚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政治动荡,民间疾苦加剧,诗人来鹄身处其中,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来鹄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后来成为一位知名的文人墨客。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显赫,但他的诗歌作品却被人们广泛传颂。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在《惜花》一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鹄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用诗歌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尽管他努力呼吁改革,但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惜花》这首诗歌,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