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隐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洞庭湖安享三十载春天时光,独自沉浸在荷花香气中垂钓。
不要嫌日子无聊消磨时间,等到有事情发生时才懂得没有琐事缠身的惬意。
去完善
释义
1. 高卧:隐居或闲居。这里指作者在洞庭一带的隐居生活。
2.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3. 三十春:三十年。春,春季,在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单位。
4.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芰,菱。
5. 香里:充满香气的地方。这里指荷塘。
6. 独垂纶:独自垂钓。纶,钓鱼线。
7. 莫嫌:不要嫌弃。
8. 闲销日:悠闲地度过时光。销,消磨。
9. 有事:有事情需要处理。这里指的是发生战乱等需要离家逃避的事情。
10. 始怜:才开始可怜。
11. 无事人:没有事情需要处理的人,这里指那些能够安心在家过平静生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洞庭隐》是诗人来鹄表达自己隐居生活的高尚情操和哲理思考。首句“高卧洞庭三十春”通过描绘自己在洞庭湖边隐居三十年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次句“芰荷香里独垂纶”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荷叶荷花香气中独自垂钓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接下来两句“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提醒人们不要嫌弃无所事事的日子,因为只有在事情来临时才会真正体会到无事一身轻的可贵。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深沉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世众多读者的喜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庭隐》是唐代诗人来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晚期,大约公元860年左右。
在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来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有些曲折。他曾一度隐居,以诗为伴,追求心灵的宁静。然而,尽管他努力逃避世俗纷争,但现实的压力仍然难以摆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这首诗中,来鹄通过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用“春草洞庭波”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用“秋雁潇湘雨”来形容秋天的凄凉氛围,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他还通过“野鹿游荒草”和“山猿戏危枝”这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洞庭隐》这首诗歌表达了来鹄在唐朝晚期的社会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